本篇文章2610字,读完约7分钟

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趋势呈上升趋势,跨国并购层出不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601099,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亚太自由贸易区等。最近引起激烈争论的“全球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什么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下简称《21世纪》)在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期间,就上述问题专访了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协会副会长王。

王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力是其能力已经达到“走出去”的水平,同时又受到国家政策和标杆企业的驱动。他还提到,任何大的区域贸易协定都需要中国和美国的参与,亚太地区的新贸易协定可以建立在tpp和rcep的基础上。一旦达成协议,将有利于中国服务业“走出去”。

有几家公司因为规避风险而进行跨国并购

21世纪:自2015年以来,中国企业进行了多次跨国并购。一些观点认为,这与国内商业形势有关,有必要“走出去”以规避风险。你觉得这个观点怎么样?

王。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企业已经达到了“走出去”的水平。现在国家倡导的理念,如全球治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都是外向的理念和政策。所有这些都将引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现在,在“走出去”的企业中有很多标杆企业,比如华为,它在国外的成功故事鼓励了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当然,也不能排除有些企业为了分散风险,寻求更多回报,带来多元化的投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

《21世纪》:也就是说,以分散风险为目的的“走出去”比例相对较小,更受国家政策和标杆企业的影响?

王:风险分散是企业的自然基因,投资的黄金法则“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永远存在。然而,在“走出去”的大趋势下,这些优惠政策只是在近几年才有。近年来,中国把目光投向了全世界。每次一个国家领导人出国,他都会带着几十个、几百个企业家,他还会举行企业峰会。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走出去”的结果,如旅游和投资移民。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离不开中美合作

21世纪:需要新的投资和贸易协议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美国大选后,市场更担心tpp可能流产。有人说,中国参与的rcep可能会成为一种选择。你怎么想呢?

王:wto和rcep主要是货物贸易协议,tpp是全球贸易的升级版,代表着更高层次的贸易安排。服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大,超过50%,到“十三五”末将达到60%。中国的服务业比重如此之大,需要“走出去”,包括旅游、金融、保险和教育,中国需要对外开放。然而,中国未能参与tpp谈判,这一协议可以说是不完善的。没有世界上第一个贸易国的任何相对较大的区域贸易协定都是不完善的。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但话说回来,中国和东盟推动的rcep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没有美国的参与。没有中美两国的共同参与和推动,任何相对较大的区域贸易协定都不容易成功。十二个国家就贸易点方案达成了共识,其中有许多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协定值得推广,特别是在服务贸易方面。Rcep在贸易问题上也达成了一些初步共识。中国几年前提出了亚太自由贸易区,最近又得到了重申。该协议涵盖了tpp和rcep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的建议是,新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协议应该在tpp和rcep达成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美国、东盟、日本和印度都参加了这项协议。新贸易协定的形成将促进世界贸易。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现在全球化已经发展到2.0版,1.0版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建立的,在此期间,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相继成立。这一制度已经运作了几十年,中国积极参与,并从现有制度中获得了许多好处。中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和美国的组合是1+1大于2,以实现双赢;分开,会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缺陷。积极参与全球化2.0,共同升级和完善现有体系,是中美两国不可或缺的责任。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以市场换市场”的支持

服务业“走出去”

21世纪:未来哪些领域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热点?

王: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服务业的“走出去”,而制造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出去”。现在他们是服务领域的企业,高科技、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但是他们受到很多限制。如果达成新的贸易安排,特别是在服务业,中国的下一代和新一代企业将在“走出去”中获得新的便利。

中国改革开放1.0时代发展了制造业,海尔等企业成功“走出去”;在2.0时代,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发展起来。现在这些企业走出去有很多障碍,很多国家没有开放相关市场。

在制造业时代,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市场换技术”的道路。在服务业时代,我们可以用“市场换市场”的方式吗?换句话说,中国市场的开放应该换成海外市场的开放。

21世纪:与mainland China相比,港澳的服务业可能更加成熟。一些专家说珠江三角洲的制造业很强。我们能否推出珠三角制造业+港澳服务业的套餐,将来会否扩展至内地制造业+港澳服务业?

王:经济特区成立的时候,全国看深圳,深圳看港澳。现在,如果企业想“走出去”,也应该看看香港的专业人士,如律师、会计师、中介人和投资银行。这确实是一个将这些服务行业移植到内地、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好办法。当外国企业“走进来”时,港澳台和外国企业嫁接得很好,帮助外国企业“走进来”。目前,港澳在帮助内地企业“走出去”方面还有一个推广空的空间。

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港澳企业的国际化比内地企业早30至40年。有大量国际化人才,成熟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对接体系,司法和贸易的游戏规则等。它们可以迅速转移,并很快将国内投资流转移出去。mainland China的类似转运站或变压器的功能仍然缺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港澳转运站的功能,这是一个需要继续和重视的问题。

其次,我们的6000万华侨也是“引进”外资和资源的主力军。同样,我们现在“走出去”的时候,也应该利用这6000万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为了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应该利用中国和海外华人在各个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宝贵资源。

此外,应当指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时,并不是单独进来的,而是最后通过合资、合资和“三比一补充”的方式单独投资的;但是现在,很多企业都是独资、并购,并且马上成为大股东,这将导致水土不服。我认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土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走向世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但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少见的。两家公司通过合资和合作成立一家新公司会更好,双方都有理事会和董事会共同管理和谈判。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王辉耀:以规避风险为目的 的跨国并购不是主流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