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6字,读完约7分钟

8月2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在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峰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什么产业政策注定要失败》的演讲。后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写了《经济发展只有依靠产业政策才能成功》,反对张的观点。随后,抛出《产业政策四大失误》予以回应,以《所谓四大问题回应》将“市场”与“政府”孰优孰劣的产业政策必要性之争推向高潮。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张林产业政策之争

张在上述讲话中说,产业政策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实际上,产业政策只是一个穿着背心的计划经济."他认为,“产业政策阻碍了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寻租行为和腐败。”

张在讲话中强调,实现创新的唯一途径是经济实验的自由,政府不应给任何企业或行业任何特殊政策。产业政策注定要失败。他将产业政策的失败归因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和激励机制的扭曲。

针对张的说法,在《经济发展只有依靠产业政策才能成功》一文中强调,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政策的成功,“有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他看来,经济发展是一个结构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必须随着因素和比较优势的积累而变化,从现有的技术和工业分配到新的和更有效的技术和附加值更高的工业。政府需要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给予奖励,这样企业家才会有冒险的动力。新产业所需的资本规模和风险通常比原有产业大。随着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资本密集度和规模经济的提高,交通、电力、港口等硬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等软制度环境也必须随之不断完善。这些改进显然超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的能力。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在第二轮争论中,张和林分别就“后发展国家保持长期经济增长”、“发挥比较优势与政府作用的矛盾”、“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的矛盾”以及“战略与制度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产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

经过张与人的争论,许多专家学者也就此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CPPCC经济委员会委员康佳认为,在“市场失灵”、“不完全竞争”和“赶超战略”的前提下,“国家或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

康佳认为,产业政策必须考虑供给方的管理和改革,以及如何在合理的供给管理下优化产业政策。不应该完全放弃产业政策和供应管理,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状态,因为政策设计可能出错,执行机制可能出错。他认为,政府干预不仅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反周期问题,还要解决在“不完全竞争”假设下必须提供和优化的政府政策供给,使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特别是政府应发挥其应有作用和优化有效制度供给的问题。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但他也认为产业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他说一个好的产业政策是赶超的利器。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出错。政府干预后,这样的错误往往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理论上,人们对“市场失灵”之后的“政府失灵”有了一种理解,它与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处理不当会导致“寻租”的扭曲。

尽管康佳同意林毅夫的观点,即“有效的市场增加有希望的政府”,但他也强调“有希望的”应该加上“有限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也认为,产业政策很容易导致两极分化,这可能与中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中央政府有一个政策,它上下运行。产业政策的界限不清,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制度的产物。不仅地方政府担心,银行也非常活跃。许多银行根本不做尽职调查,而是参考国家产业目录发放贷款。更重要的是,官员们认为他们应该采取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但效果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产业政策很少在做事之后进行评估,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决策官员也不需要承担责任。”。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尽管产业政策有其自身的缺陷,但黄认为,产业政策仍能在克服“市场失灵”和帮助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瓶颈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爱智、净值、信息)。他指出,目前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技术门槛。无论是新能源还是大数据,新技术的研发成本都非常高,单个企业很难突破。第二,行业门槛。我国政府对许多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特别是医疗、文化和教育领域,这是普通企业难以进入的。第三,退出门槛。许多企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甚至成为僵尸企业,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无法退缩。僵尸企业不退出,继续占据大量资源,这也是抑制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产业政策应该从降低这些门槛开始。不同的新兴产业可能需要不同的产业政策。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政府主导不如企业和市场?

产业政策争论实际上是“有希望的政府”和“自由市场”之间的争论。几十年来,学术界一直无法就这两种观点达成一致。

关于张林辩论中提到的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分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通过行政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往往会导致经济结构更加突出的扭曲。只有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时,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政府的作用是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政府的直接“重组”不仅无效,甚至适得其反。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吴敬琏认为,政府无法判断什么样的结构是好的,而结构扭曲往往是由制度缺陷和政策偏差造成的。即使调整到位,也不会给市场带来一个良好的结构。此外,造成经济结构扭曲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因素没有改变,许多调整对于“治标不治本”是没有用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曙光不同意林毅夫“政府主导”的说法。他认为,这与市场作为有效配置资源的基本机制之间存在矛盾。政府经常会遇到南墙,在他们能够回头之前就有危机。不仅如此,这场危机不是由市场失灵引起的,而是由美国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而政府也是这场危机的重要推动者和帮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也认为,“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效率不如企业和市场。”他认为,政府应在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甄别增长、因势利导”的积极作用,在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中发挥“助产士”的作用。然而,政府可能有自己的个人偏好、偏好以及个人、家庭甚至亲戚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考虑制度约束和制度变量,而只是理想地提出决策者应该做什么和什么是最佳选择,其实际有效性、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将大大降低。

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林毅夫提出了实现赶超型产业成功的六个步骤:第一,看一个国家是否有比自己高一步的产业适合国内发展;第二,看看国家是否有这些行业的现有企业;第三,如果没有,寻求外国投资或启动新的企业孵化项目;第四,看看有没有进入其他潜在行业的企业;五是改善企业软硬件环境;六是对创新型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

对此,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执行主任洪升认为,企业可以做到前四步,比政府做得更好。因为如果空有这样的产业发展空间,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是不会放过的。最后两步是政府的职责。

(作者是这家报纸的编辑)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张维迎林毅夫产业政策大辩论的实质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