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1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在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平安银行(00001,BUY)联合主办的第11届亚洲金融年会——智能金融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金融技术创新与沙盒监管》的演讲。

他表示:“金融技术的崛起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在混业经营和综合经营的背景下,分业监管体制难以适应大型资本管理和大型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第二,现有法律法规滞后于金融技术的发展速度;三是金融创新与风险的矛盾关系。

针对上述问题,胡滨建议金融技术应采用“沙箱监管”。所谓沙箱监管主要是指监管部门在其金融创新中心建立的监管机制,旨在为金融机构的创新提供保障。

他进一步解释说:“这个空的用处在于,金融机构不必承担监管创新的负担,而是在真实的环境中检验商业模式和新产品的营销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向监管机构承诺,在这样一个沙箱空的房间里进行产品推广是有限度的。同时,如果产品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利益,金融机构需要做出赔偿。”

其优势在于:“目前,金融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监管创新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沙箱监管的政策取向显而易见,即鼓励创新,有效防止消费者利益受损。”

当然,也有潜在的担忧。胡滨坦言:“例如,对监管资源的要求增加了,因为沙盒监管要求监管者对金融技术有更深的掌握和理解。我们现有的监管机构可能无法达到这样的能力,需要引进更多的人才,投入更多的设备,监管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这种监管方式可能会导致一些金融机构承担更大的风险。“由于沙箱监管的出现,监管者认可了风险,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人将不会从沙箱中脱颖而出,这很容易导致一些金融机构设计的产品或者一些不符合一定标准的机构涌入监管沙箱。这可能会引发关于监管界限的争论,监管者的职责是什么,监管者的手应该伸到多长时间?”

胡滨: 金融科技需要“沙盒监管”

不过,胡滨表示:“中国具备引入沙箱监管的基本条件。”首先,沙盒监管机制与现有的监管机制兼容,其功能只是解决了现有监管体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具有实际需求。第二,金融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技术企业已经在中国落户并扎根。在人脸识别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它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客观上要求必须通过监管来推动金融技术的进一步创新。第三,沙箱监管是一个开创性的考验,与资产证券化和自由贸易区的逻辑思路不谋而合。这种逻辑在中国是有办法找到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胡滨: 金融科技需要“沙盒监管”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