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委员蔡芳今天(28日)在京表示,如果中国能够正确判断形势,遵循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引领新常态,运用正确的促进手段,有望实现两个“L”型增长轨迹。

在出席由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2016年金融与经济战略年会”时,蔡芳发表了题为“两个L型轨迹——中国近、中、长期经济增长”的主旨演讲。

蔡芳说:“首先,我们不希望经济增长呈‘V’型,否则我们不能指望‘V’型经济复苏。”他说,原因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过去能够带来V型复苏的需求方问题,而是供应方问题。

他分析说,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是不可逆转的,所以人口红利的动能不可能回到它原来的增长率。他表示,中国15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负增长始于2011年,峰值出现在2010年,下降出现在2011年。

“我告诉你,可能会出现另一个劳动力短缺高峰,因为根据当时人口的年龄结构,在这一段时间内,也就是在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之后,劳动力参与率是根据人口的年龄结构预测出来的。它还将增加,劳动适龄人口乘以劳动参与率等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后者等于真正的劳动力。”蔡芳说,如果劳动参与率保持不变,工作年龄人口将减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也将减少。“只有劳动参与率提高了,从事经济活动人口的高峰才会到来。但现在劳动参与率略有下降,这意味着我们实际劳动力的下降比我的线显示的要严重得多。”

社科院蔡昉:中国有望实现两个“L”型增长轨迹

蔡芳说,人口趋势不仅通过劳动力供给影响经济增长,还通过劳动力供给不足和工资增长影响经济增长。单位劳动成本等于工资除以劳动生产率,工资上升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上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Aiji,净值,信息)将下降。劳动力的素质和人力资本通过新增加的劳动力(爱情基础、净资产、信息)得到提高,他们不断得到新鲜血液,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如果这些人的增长率明显放缓,低人力资本存量特征的改善将会缓慢。因此,预计人力资本的增量也将下降。资本回报率也相应下降。这些因素都是从供给方面降低潜在增长率的因素。

社科院蔡昉:中国有望实现两个“L”型增长轨迹

蔡芳说,中国经济增长在中短期内呈“L”型轨迹。关于“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的下限和上限应该是多少的问题,蔡芳认为,下限必须按照“十三五”期间计算。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是一个正常的趋势,平均为6.2%,这是不同的一年。

“我们假设,如果改革红利从明年开始逐渐显示,而且不太高,那么在未来四年里,它将保持在平均6.5%的水平,最终结果将逐渐接近上限。如果是这种情况,与这两个上限和下限相比,这条线接近短期的“L”形轨迹。”蔡芳说,在不久的将来,“L”型轨迹的实现还取决于改革红利,而且必须依靠改革。

他说,我们为什么要设定上限和下限?简单地说,有必要设定一个下限。如果突破底线和潜在增长率,就意味着会出现周期性失业,这是保障民生的基本需要。然而,如果超过上限,就意味着必须采取刺激措施,这将导致流动性增加,无法进入实体经济,最终流向与竞争力无关的行业,导致经济泡沫,这当然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社科院蔡昉:中国有望实现两个“L”型增长轨迹

蔡芳认为“现在最令人担忧的不是增长率,而是经济风险。”我们不想冒这个风险,所以我们必须有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如果我们能做得好,我们就能努力实现‘L’轨迹。”

什么是长期的“L”轨迹?蔡芳认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是必要的,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三比一、一减一补”等。

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规划,强调要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稳步前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巨轮将再次启航,踏上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2016年金融与经济战略年会”的主题是“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角度看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夏杰介绍,年会主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化改革、争取稳定”、“丝绸之路城市网与全球城市竞争力”等主题,把握了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方向的脉搏。

今天下午,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和人居署将联合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社科院蔡昉:中国有望实现两个“L”型增长轨迹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