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8字,读完约3分钟

1月10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常态下的中国与世界”论坛在清华大学威伦大厦举行。作为战略合作的金融门户,金融网站全程报道专家的精彩观点。

以下是书面记录:

提问:国外粮食价格比国内粮食价格低,这其实就是入世以来在受比较受关注的外国资本对我国粮食市场的侵占,影响到了我国的粮食主权,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这个现象是我国全球化的一部分,还是说应该要去改善它,如果要改善,怎么去改善? 张晓强:中国以不到8%的世界耕地,养活了世界将近20%的人口,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保障了我们的粮食安全。但是确实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方面就是新世纪(行情,问诊)以来重视农业,各方面的激励政策力度很大,比如从04年实施对小麦、水稻的这种最低收购保护价,06年以后对于玉米实行临时收储价格,08年、09年以后对棉花实行保护收购价格。好处使得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的保护,客观上就是形成了包括粮食在内所谓九连丰,连续的粮食增产,从这一点来讲,使中国能够确保消费的口粮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对于一个13亿人口大国来讲是天大的事情。 但是确实就带来了这个同学提到的问题,因为国家多方面的保护支持激励政策付出了很大的财政支出,因为财政现在广义用于支农的支出,包括收购保护的补贴,农机具的补贴,广义的补贴已经过万亿了,每个农民得几千元,使得农产品(行情,问诊)的价格从04年启动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小米和水稻,连年不断的增长,小麦和水稻从04年到13年,国内市场的价格涨了两倍到两倍半,几天前玉米才0.6元一斤,现在变成了1.2元一斤。国际市场上是起伏波动不定的,作为有资源优势比较大的国家,比如说美国和巴西,看到中国尽量增加生产,为了保三大主粮,小麦、水稻和玉米,已经没有更多的余地去自己再生产大豆这些产品,大豆这几年进口量不断增长,到去年大约在6200万吨,按中国单产水平,生产这样大量的大豆要用四亿亩的耕地,中国只有18亿亩耕地,要用两条以上黄河的水。 从国际比较利益的角度来讲,我们进口一些国外的大豆,或者是棉花,可以说是腾出了宝贵水土资源用于最主要的主粮生产,确实价格也便宜。但是进一步发展确实对我们带来了一个挑战,就是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人担心说进口的大豆占到大豆消费的85%,进口大豆主要是转基因的,进口的玉米这几年总体有增加。在前年底,习近平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提出了新时期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一套基本思路,做了一个调整,就是要立足自己,保障口粮安全,但是对于像大豆,棉花这些可以适当的增加进口,这样也是一种国际优势互补的互利合 作。 与此同时,仅靠这种高强度的投入和政府的不停增加的补贴这种方式,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比如说政府补贴增加的前提下,过去化肥也有补贴,农资补贴,中国化肥已经是过去两三倍,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污染,他们提出新型现代化的农业,这条路怎么走好,要大家一起努力来探索,但是总体来看中国粮食安全不会被外国操纵。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观众提问:如何应对国外资本对我国粮食主权的影响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