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72字,读完约23分钟

1月10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作为战略合作的媒体,金融界一直在报道这个论坛。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超过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净外国投资者。外出的势头越来越猛。这是一把双刃剑,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证券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这个话题。

以下是书面记录:

朱:谢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关于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我想主要谈几点看法。

1.“一带一路”战略将开创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迎来了“黄金十年”。进出口总额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基本上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45%,远高于25%的世界平均水平,外汇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然而,全球金融危机后,受海外需求和产品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口增速已降至7%左右,出口增速正在逐步下滑。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贸易模式和战略,中国的出口可能已经达到上限状态,而出口的逐步下降又叠加上“后房地产时代”的影响,因此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双重困境。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中央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打破“天花板”的困境,开创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实质性措施的出台,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的新的进出口格局有望形成。最近,中国投资400亿美元建立了丝绸之路基金,并与包括印度和新加坡在内的21个国家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中国“投资走出去”的道路越来越清晰。与纯粹的出口贸易相比,由对外直接投资驱动的出口贸易链更长,而且往往可以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双赢。实施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外国投资的迅速扩张推动了被投资国的经济增长;其次,国内企业的广泛参与和人民币的更广泛使用;最后,国家的国民收入增加了,从捐助国的进口增加了,最终实现了互利共赢。从历史上看,美国从1948年到1951年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战后重建和对欧洲国家的援助,美国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共投资127亿美元。一方面,它出口了国内过剩的产能,另一方面,它也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同时,它加强了欧美之间的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孤立了前苏联,进一步确立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马歇尔计划在各国的投资(单位:1亿美元)

据估计,未来五年,海外基础设施将增长10倍。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927亿美元,预计2014年将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海外基础设施规模预计将达到9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目前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大国,仅次于日本(2013年为1300亿美元)和美国(2013年为3300亿美元)。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的实施,odi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只是开始。“一带一路”经过的西南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仍然很大。据估计,未来5年,中国海外odi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目前的规模。由于初期投资集中在港口、机场、铁路、能源等领域,我们假设40%的增量部分是基础设施投资,因此2019年海外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将超过900亿美元,是2014年的10倍。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2.“一带一路”是一盘大棋,它不仅在经济层面上扩大了新的对外开放,而且通过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此外,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加强政治互信和合作,甚至可以形成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这有利于突破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和牵制,使中国全方位崛起,最终实现中国梦。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3.一带一路效应不仅要看直接经济回报,还要在总账中计算。许多人认为,当中国政府抛出大量资金时,没有回报。凭直觉,这可能是一种感觉,政府抛出的钱似乎没有回报,但一带一路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回报。事实上,其中许多都超出了项目的直接经济回报。它类似于一些国内项目。例如,如果一条城际高速铁路在中国建成,从这条公路的直接回报来看,它可能赚不到多少钱,甚至赔钱,但它促进了两个相连地区的城市化和经济、工业和要素的整合,从而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该地区带来的整体效应而言,这仍然是具有成本效益的。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4.我们应该吸取以往走出去的经验教训,让接受国的精英认同一带一路战略,让普通百姓受益。过去,我们出国的项目侧重于与政府打交道,忽视与有关国家精英的沟通,关注普通人的利益。因此,他们经常受到有关国家精英的抵制,受到普通民众的不满。一旦现政府发生变化,将对项目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与有关国家精英的沟通与交流,扩大国际学生和干部之间的交流规模,让更多的有关国家精英来中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理念;在促进当地就业和福利的具体项目中,应更多地考虑有关国家人民的利益。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5.军事外交政策需要进一步扩展,以保护我们的国家利益,避免有关国家的政治动荡和政府更迭可能造成的影响。

时间的关系,我就此打住,谢谢。

张林:下一位发言者是沈建光先生。有请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先生。

沈建光:这一次,我们谈论的是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我也在思考最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过去的五年里,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最大推动力。当时,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现在对外开放,贸易已经是世界第一。下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成为周主席1999年所说的所谓人民币国际化,即人民币如何走出去。我们知道,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次贷危机的根源实际上就在于美国,但最终由于其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现在是复苏最强的。相反,在欧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今年,我认为存在一个很大的风险点,即欧洲债务危机将进一步发酵,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否会受到很大影响。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可以看出,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储备货币,在应对风险和冲击以及向世界转移成本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事实上,当人民币国际化的话题被提出时,我们也知道次贷危机的起点是美联储印钞,欧洲也印钞。然而,当我们看它的时候,有3万亿美元,现在有4万亿美元。这些美元资产和欧元资产如何应对当前的通胀?因此,当时提出人民币应该国际化,但争议很大。我们知道当时最大的争议是汇率制度的安排是否应该浮动,资本管制是否应该自由化。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说汇率被高估了,我们需要让它贬值。但最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的汇率是如何安排的。如果我们的汇率可以控制,那就是中央银行如何控制汇率和汇率。如果你真的想走向浮动,很多东西和地方都需要市场引导。升值和贬值取决于资本和资本流动。现在,所谓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冷静下来的非常重要的挑战,即我们的人民币如何成为一种储蓄货币。那么上海自由贸易区,实际上,我认为上海自由贸易区将首先尝试,而重要的改革是如何适应资本管制和开放。在我们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们的离岸市场意味着离岸。即海外,如汇率和浮动利率的安排。在全国尚未开放的情况下,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如何在中国境内进行试点?我认为这是自由贸易区的一个实验。从大格局来看,包括沿路的提案,正是这种管制的自由化,包括对中国对外投资的更高要求。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仍有许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放开资本管制,这是中国抵御全球金融动荡的最重要防火墙。一旦放开俄罗斯,许多国家无法应对它的影响,包括美元加息后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影响。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手段,我们应该放手吗?如果你不放手,它现在真的是一个节点。如果你不放手,那么接下来会有那么多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且对外汇和资本流动有很多限制。因此,在这么多生存考验中,我认为近年来,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经济的转折点。如果我们不看改革,我们只是提到什么样的改革项目是工业体制改革,这也是在一个关键时期。另一个是人民币。资本管制的开放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吗?也就是说,汇率浮动将在更大范围内扩大,利率将市场化。这不仅是中国利率市场化、金融开放和改革的要求,也是对外开放的一个台阶。因此,我认为现在看一下海外战略实际上就是人民币最初是如何成为可兑换货币的。事实上,这离真正的可兑换不远。很多人说还有5年或10年的差距,但实际上,离人民币真正国际化只有一步之遥。由于资本管制仍然存在,邻国的许多银行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一部分。这基本上是独特的。今年,当我国利率市场化时,我们可以看到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出台,存款将进一步放开,利率市场化将迈出勇敢的一步,成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在,汇率每天可以波动4%。如果进一步放开,也就是说,我们的汇率在慢慢浮动。如果经济下滑,资本外流,人民币将面临贬值,包括美元走强。我们将对美元贬值,但基本面好于欧洲国家,我们仍将保持其相对于欧洲国家的升值。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此外,中国的对外投资在过去几年已经基本放开,现在大型跨国公司的内部资金也基本放开。现在的关键是个人是否可以放开他们的海外投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空,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在海外市场购买股票。现在沪港通为直接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因此,今年我们将看到人民币国际化,或者说人民币成为一种基本的可兑换货币,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就是2015年和2016年,当时央行也提出这一目标可以在两年内基本实现。因此,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今年的对外开放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并购,进行全球布局,在一带一路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对这件作品仍然充满信心,谢谢。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张林:下面有请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俞平康先生。

俞平康:谢谢各位嘉宾和老师。昨晚三点我因病来到上海,所以今天早上我很抱歉迟到了。非常感谢你给我这个机会表达我的观点。长话短说,刚才其他客人提到了几个话题。我将在这里谈一两点。我坚信中央政府的决心和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是非常正确的。只有在我们的具体问题上,比如一带一路,我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例如,我们可以做一些战略安排。一带一路可能需要对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根据我们的计算,基础设施投资1美元对上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为1.89,对下游产业的推动效应为3.05。因此,基础设施投资的最大效应是推动下游产业,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效应。也就是说,中国人常说“要想致富,先修路”。在投资国外基础设施时,如果原材料和仪器设备来自中国,其对上游的拉动作用将有助于我们降低产能,但对下游的巨大推动作用将留在国外。我们也可以参考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也就是说,在一个极端的状态下,我们也可以免费帮助周边国家,但是只要求他们在中国订购我们的下游产品。尽量留在中国经济中。在这些细节上的战略考虑是我的建议。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资本账户开放无疑是一个大趋势。但我认为我们必须在大胆开放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步伐。第一步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第二步是市场利率和与银行竞争,最后一步是开放资本项目。这个订单不会错的。虽然我们经常说改革需要一个反向机制,但资本项目的开放会带来大规模的资本流动。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坚守我们的防火墙,这也是我们经济稳定的保证。20世纪90年代末,上一个大周期触底,与亚洲金融危机同时发生。也正是因为有了防火墙,才避免了外部危机的干扰。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根据国际经验,每种主要货币从主要贸易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储备货币需要15-20年。因此,我们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不应该操之过急。谢谢大家。

张林:接下来,让我们欢迎林采宜女士。

林采宜:谢谢美丽的张林。当我们谈论中国梦的时候,我们想成为中国的一个大国。然而,众所周知,如果一个大国说它的货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体系中没有位置,在世界银行的储备货币中没有一定的比例,如果它不是一种国际货币,你认为这个国家是一个大国吗?早上,我说过,一个制造业大国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少出口,而是它是否处于主导地位。我想现在是德国和日本。现在,作为一个金融大国,我认为欧洲只有美国、日本和这些国家。一个大国的大小不在于它有多大,而在于它的货币体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商品体系已经融入全球市场,但我们的金融市场与全球市场并不一致,我们的货币仍然是不可兑换的。我们的资本项目仍未开放。幸运的是,随着去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对外开放似乎已经提上日程。然而,有一年,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一个长达一年的试验场,结果如何?我看了他的数据。自去年9月FTZ上市以来,已有2300多家金融机构上市,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从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他的信贷规模只有830亿元人民币。如此多的金融机构已经登陆,但金融业务量并没有增加。许多金融机构开业后,他们没有任何单一的业务,包括我们国泰君安。这是什么意思?解释FTZ有问题。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是什么?FTZ是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他的外端是空,但内端没有空.所有进入英国《金融时报》账户的货币都被视为转移到了海外。即使你只有一米短,这座桥也不会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区域内基金与区域外基金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机制,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他不可能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标准之间的桥梁。作为一个离岸金融中心怎么样?它缺乏政策优势。我们说我们不能成为政策萧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60多个离岸金融中心,没有一个离岸金融中心不是由他的政策在一个方面建立起来的。因为制度竞争是离岸金融中心的核心竞争。也就是说,你不与区域外的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互动,包括整个国家。你不能吸引你去海外交流。一开始,你无法吸引大量像新加坡和东京这样的全球金融机构。转移他的机构和生意。你没有商业优势。你们的运营成本不低于甚至高于香港和新加坡。没有政策,你无法吸引大量的总部进入这个地区,也无法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因此,他没有对外的优惠政策,也没有在国内开放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的互动机制,这也是FTZ成立一年来增加了2000多家金融机构,却没有增加人民币一元贷款的原因。这是核心原因,他成了一座孤岛。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他在今年11月进行了扩张。有什么用?它没有解决政策上的核心问题。根本原因是在机制上,他是上海和中央政府的双重管理者,他的外汇政策和资本市场交易政策属于不同的机构,因此没有多头管理和政策落地的机制。

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自贸区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中国与全球金融市场的桥梁有三个特殊的环节。首先是国内监管模式。我们知道迪拜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金融中心,它设立了金融事务局,这意味着上海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所有自由贸易区,由一个机构管理,所有问题应由一个机构协调。上海市政府希望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使其发挥离岸金融中心的作用。然而,这需要组织和机构的创新,因为只有通过一个机构的管理,我们才能解决分开管理的问题。在FTZ,只有混合经营、适应、经营和监管的模式才能实现。第二,应该在区域内外建立非常有效和可执行的管理规则。你至少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机制。第三,当我们说我们想改革时,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想要政策。有60多个离岸金融中心,它们的竞争不仅是制度竞争,也是政策竞争。如果FTZ没有相应的政策,它就不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果自贸区的金融自由化不明显,我认为中国的金融开放真的很遥远。如果人民币不能成为国际货币,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货币和其他国家愿意持有的货币,我们离大国还很远。一个大国不仅是一个制造大国,也是一个金融大国。这是我对自贸区的看法。谢谢你。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主持人:下面有请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许高先生。

许高:我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你交流。首席经济学家的第一次会议是几年前,但我认为就像昨天一样。既然我们有这么多同事,我们今天就开这样一个会。

今天,我们谈论的是对外开放。事实上,这个话题很大,所以我会关注最热门的对外开放话题,或者说对外开放的新热点,那就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我认为我们应该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个是国内外的关系。现在在一带一路,我经常参加在北京的相关部委的会议,而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未来几年在部委和政府层面发展的宏伟计划。在政府层面,它现在受到高度重视。然而,一带一路只在国内关注它是不够的,因为外国是一带一路真正登陆的地方。一带一路真正的阻力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我们有资金、技术和人员,但是如果你有资金和技术,一些人会为其他人修路,而其他人可能不愿意让你修。如果他不知道你要通过一带一路做什么,他很难真正参与进来。事实上,一带一路工作的关键是做好海外沟通工作,稳定全球预期,并知道你想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什么目标。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1991年,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马歇尔计划最成功的部分是他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重组政策,他最大的作用是稳定欧洲市场经济,让欧洲人觉得市场经济可以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欧洲市场经济重建后,欧洲经济蓬勃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一带一路理解为我们过剩产能的产物,我们实际上是在制造障碍。当他们说你不能消化生产能力并把它运到我家时,你是什么意思?虽然一带一路有一个国家目标,但仅仅依靠国家是不够的。就资金而言,筹集资金的能力是一个制约因素。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仅仅依靠国家的意志来推动这件事,外国人会怎么想,他们会接受吗?因此,一带一路需要我们的市场才能成功。市场的关键是给国内市场经济主体一个稳定的预期。我们都在做生意。没有国家的意志,我们是来赚钱的。我们现在在一带一路担心的是,把这个东西扔出去是浪费水。因此,国家如何给市场一个明确的预期,并确保参与者感到他们可以通过安排财政政策和融资方式来赚钱,从而激发对私人资金的需求?当然,政府应该承担它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债务。因为这种投资的回报是长期的,而短期回报率很低,所以你在几年内收回资本是不现实的。政府扮演的角色是着眼于长远,例如,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应该做,这个平台建成后,让市场去做。如果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它就不会起作用。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最后,长期和短期的关系。现在每个人都认为一带一路可以让中国经济增长4万亿元,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将对我们的经济产生影响。比如,开始的时候,4万亿人民币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后遗症。如果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一带一路,那将是对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声誉的巨大破坏。这种负面影响需要很多年才能消除。因此,它不可能长期紧缩,短期宽松。一带一路有可能健康发展,为我们打开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让我谈谈投资者的机会。第一个是我们看方向。一个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显然,我们一路走来更容易,如果我们一路走来,一些国家甚至与我们有领土争端。因此,这个区域是近期可以推进的方向,这个区域也可以和我们之前的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机会一目了然,即基础设施投资的建设者。最后,还有一个我们不应该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国内标准制定者,因为一带一路把我们的规则输出到了外部世界,在它建立之后,我们成为了国际规则制定者。我认为我们不需要这么多利润。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张林:下面请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余韶先生做最后一个发言。

余韶: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能和你交流。我想和你谈的是全球化4.0,中国如何回到世界之巅。如果说2014年全球宏观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帝国反击战,也就是说,美国回来了。美国的数据令人惊讶。他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这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美国有如此出色的表现?因为我们将旧版本的全球化定义为全球化3.0,美国通过其产业链和需求在资源国和资产国进行了广泛的生产能力分配和资源获取。但危机过后,流通结构开始运转。他生产了他需要的大部分资源。或许在未来几年,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出将不是俄罗斯或沙特阿拉伯,而是美国。随着美国制造业的回归,许多制造业已经回归美国。例如,美国一个州的成本只比中国大陆高30%。如果考虑到其他成本,它几乎等于大陆的成本。显然,我们的竞争优势消失了。我们说他在帝国反击中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例如,他在中东作战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使用了tpp和tpip。如果你看看美国,美元指数的最后一次牛市是在95-00年,亚洲金融危机是在98-99年,金融危机是在80-85年,拉丁美洲金融危机是在82-83年。那么,当美元指数这次变坏时,谁是不幸的呢?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一带一路,首先是经济和贸易。去年,中国最好的推销员是李总理,他推出了1600亿英镑的高速铁路和核电。他说,120年前,勋爵去英国做了三件事,一件是买船,另一件是借钱,这次他是来宣传我们的高铁和核电,并对英国的人民币结算中心进行抽查。在投资方面,每个人都能看得很清楚。这项投资,像日本人一样,买下了世界各地的建筑。今天,我们可以去美国购买技术,去欧洲购买品牌,去拉丁美洲购买资源,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增长模式。我们是真诚的,不会取代以美国为核心的需求周期。只是美国已经进行了调整,我们被迫制定了两轮驱动辅助政策。当然,最重要的是钱。最近,它得到了很多回应,那就是全球金融的雄心和使命。如果英镑和英国是全球化2.0进程中的核心,那么美国和纽约肯定是全球化3.0进程中的金融中心。上海多年来一直表示希望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原因很简单。如果人民币没有成为国际货币,上海怎么可能成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上海的使命非常明确。包括自由贸易区2.0,它将形成一个具有足够深度的离岸综合市场。此时,人民币将经历风险,包括建立规章制度,包括一系列开放措施。更重要的是,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要素市场。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能够经受住资本的来回冲刷。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成功,上海自然是全球金融中心。

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从2014年的购买力评价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1872年,也就是140年前,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是在那个时候,腐败、巨大的环境污染等等在美国出现了。几乎和我们现在的情况相似。美国花了近60年时间,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显然,我们现在谈论的是对外开放,而对内开放意味着对外开放。两者的结合,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结合,将真正引领镀金时代。上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加强改革,必须实行监督制度、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希望群众对改革的成败进行评价。我们提出了336项改革开放,四中全会提出了100多项依法治国的改革方案。但稳定是我们实施如此多改革项目的方式。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完成,那么中国一定是宇宙中的第一大国。我们开发了一个新软件,列出了所有的改革。让我们看看在这次改革中,因为什么问题而停滞不前,我们希望尽可能地进入改革。最终目标也使我们的内部改革最终成型。经过全球化4.0的洗礼,我们又回到了世界之巅。我就此打住,谢谢你。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专家激辩;走出去的机遇和挑战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2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