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4字,读完约7分钟

人民网2月15日电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第四期将刊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一篇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文章。本文摘自李克强在2014年12月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秋实。com今天发表了以下文章。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农业现代化

作者:李克强

核心要点: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由于自然条件的巨大影响和从外部引进现代要素的需要,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多的制约因素和更复杂的过程,是现代化中的“慢变量”和“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基本要求。

■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新思路、新视野和新方法。首先,我们应该从“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第二,我们应该对整个土地和资源大惊小怪,而不是简单地在耕地上想办法。第三,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模式。第四,加快农牧结合。

■不管财政资源和我有多紧张,我们必须确保农业投资只会增加或减少,财政预算应该继续把重点放在农业上。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产粮大县和农民增收。

■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市化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新型城镇化创造的条件和辐射带动,农业现代化难以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提供的农产品保障,新型城镇化难以持续。

2014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和严重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农业和农村保持了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产量实现“连续11次增长”,农民收入实现“连续11次增长”,农村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工作提供支撑和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局面意义重大,但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在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是人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保证粮食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第一,加快农业现代化是现实和历史的重大任务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快农业现代化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对此,我们应该有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

(一)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来看,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由于自然条件的巨大影响和从外部引进现代要素的需要,农业现代化具有更多的制约因素和更复杂的过程,是现代化中的“慢变量”和“关键变量”。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而农业落后、农民贫困的国家却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虽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落后于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成为现代化的突出短板。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农业现代化仍有很大差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同步”的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越早弥补起越好,否则将拖累整个现代化进程。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二)从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虽然有许多积极的变化,但经济的下行压力正在增加。要稳定经济增长,首先要稳定农业,否则可能会出现增速放缓、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等不利局面。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消费价格指数增速居主要新兴经济体之首。我们可以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这是由于粮食和农业的大丰收。这使我们能够避免一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通货膨胀水平因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而上升的消极局面,我们必须在保持增长和稳定价格之间取得艰难的平衡。只要农业和就业能够稳定,经济增长率在合理范围内略有下降,就不会有大问题。但是,要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具有稳定增长、调整结构、造福民生的多重功能和贡献。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可以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农民是中国最大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与现有的工业产品档次和工业水平一致。推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激活农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投资,可以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加快这些地区的建设不仅会带来巨大的新的投资需求,而且有助于消化钢铁和水泥等过剩产能,增加就业机会。做大做强农业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农业产业链长,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各个环节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推进农业现代化,可以形成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民生改善。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3)从促进农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快农业现代化刻不容缓。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两个“天花板”和两个“诅咒”。近年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提价和增加补贴这两个政策工具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价格上涨继续遭遇"上限";一些农业补贴属于“黄箱”政策,受到世贸组织规则的限制。一些补贴继续增加,但也遇到了“上限”。农业生产成本仍处于上升通道,包括劳动力、农业机械操作、土地转让等费用在内的“底价”正在上升,种子、化肥和农药的价格也不便宜。除了两个“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两个“诅咒”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长期发展。我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这确实了不起,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过高,绳子越来越紧。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工产品的大量使用,不仅使土地越来越薄,而且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白色污染、工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危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不仅耕地数量在下降,质量也在下降,农业生产用水缺口在扩大,农业资源约束也在增加。顶上有两个“天花板”,身上有两个“诅咒”,农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什么?只有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农业投资和生态环境的粗放式管理,尽快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的集约式管理。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核心任务,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基本要求。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创新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不同地方的生产力水平也不同。农业现代化不能成为急进的典范。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1】【2】【3】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总理文章(全文)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