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从历史上看,任何新兴大国在起飞的初始阶段都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后,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经济增长点不相连时,很容易陷入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这一阶段往往需要政府政策理念的大胆突破和转变。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群岛重建计划都是如此。这两项计划对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战略也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简单的地区计划,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从国际角度看,这是中国在新常态下改革国家资产负债表的计划,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建亚洲乃至全球秩序的战略尝试。截至2014年,中国拥有海外资产6.3万亿美元,净资产达到1.8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海外净资产国。不幸的是,中国庞大的海外净资产始终伴随着“负回报”,这主要是由于外部资产与负债不匹配,即我国60%以上的外部资产是央行手中的低收益外汇储备,而我国近60%的外部负债是高成本外国直接投资。两者之间的回报差异导致我们在持有巨额净资产的同时向他人支付投资收益。从宏观上讲,这实际上是以牺牲国民生产总值为代价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交换,不符合国民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扭转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重建国家资产负债表,即加快非央行部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优化境外资产结构,提高境外资产的战略回报。过去,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资产的集中管理,大量资产如美国债务被配置,不仅经济回报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国和美元做了嫁衣,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不符合中国的政治利益。现在,通过实施“一带一路”等国际战略,推动国内企业海外投资不仅可以促进国家外部资产的多元化,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海外存在,促进战略外交,一举两得。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的重建也将深刻改变国际金融格局。未来,以中国为首的AIIB将取得巨大成就,打破以美国为首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日本为首的亚洲开发银行在国际金融版图上的垄断地位。历史上,日本和美国在现阶段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当国家需要通过出口国外产能来解决产能过剩时,外汇储备可以用来为国内企业的海外扩张提供融资支持,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美国牵头成立了世界银行,日本牵头成立了亚洲开发银行。一方面,它可以支持两国的海外投资,另一方面,它也让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大的发言权,这正是中国目前最需要和最缺乏的,而AIIB的出现将彻底改变这一困境。由美国和日本垄断的国际金融版图开始悄然崩溃,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金融多极化的新时代。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可能会点燃继1992年南巡、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和2009年4万亿元人民币之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投资热潮。第一次是在1993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四处掀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创纪录的62%。第二次是在2003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产能收缩结束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叠加的影响下,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迎来了黄金增长期,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长率,直至金融危机爆发。第三次是在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央政府果断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0%,推动中国经济迅速见底。此后,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投资继续下降。特别是2013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以上大幅回落至15%,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低投资的趋势可能会逆转,中国经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可能即将拉开帷幕。

据《公共新闻》统计,一带一路待建和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达1.04万亿元,跨境投资规模约为524亿美元。考虑到一般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一般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的投资额可能在3000-4000亿元左右;在海外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中(总计524亿元,每年约170亿美元),三分之一假定在中国,2015年“一带一路”带动的投资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考虑到基础设施乘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影响,预计将推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0.3个百分点。

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作者是民生证券研究所执行院长)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切勿低估“一带一路”:中国经济重大转折点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3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