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85字,读完约6分钟

编者按: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称“一带一路”的建设将给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当天下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愿景和行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有了纲领性文件。

为了筛选出“一带一路”概念股中最有价值的投资点,金融网站推出了“掘金一带一路”主题策划活动,并对行业相关专家、优秀分析师、投资专家以及参与“一带一路”的上市公司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在他们的脑海中探寻一带一路“龙头股”,表达投资中的隐性风险。本期嘉宾邀请民生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执行院长关庆友就“一带一路”战略发表看法。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根据4月15日发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为六年来最低增速。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投资持续下滑,出口负增长尤其值得关注。传统的增长引擎继续停滞,而新的增长点仍然供不应求。任忠在产业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无论是促进消费扩张和升级,还是调整和优化外贸结构,都不足以在短期内挑起“稳定增长”的负担,投资仍将发挥关键作用。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目前,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刺激投资增长已成为各方的共识和期待。

关庆友认为,“一带一路”可能会改变中国在宏观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行为和国际收支方面的运作逻辑。

他指出,十八大以来,在产能过剩的约束下,供应收缩一直是中央宏观管理的主要思路。然而,事情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随着“一带一路”、“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大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正逐步放弃收紧控制的想法,这可能会推动中国经济的大逻辑从供应收缩转向需求扩张。“2015年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转折点,而这个转折点的核心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一带一路”战略可能引发第四波国内投资

关庆友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目前投资持续低迷的局面可能会逆转。

首先,相关项目的建设将直接或间接地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据《公共新闻》统计,一带一路待建和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达1.04万亿元,跨境投资规模约为524亿美元。考虑到一般基础设施建设周期一般为2-4年,2015年国内“一带一路”的投资额可能在3000-4000亿元左右;在海外项目的基础设施投资中(总计524亿元,每年约170亿美元),三分之一假定在中国,2015年“一带一路”带动的投资规模可能在4000亿元左右。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考虑到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关庆友预测“一带一路”将拉动gdp增长0.2-0.3个百分点。他在金融网站主办的中国金融证券研究所董事论坛春季特别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回到8%。”

具体到实际投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铁公基+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首要前提和核心关键,也是重中之重。据《公共新闻》统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报道,2015年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总规模已达1.04万亿元。从项目分布来看,以“铁工记”为主,占总投资的68.8%。其中,铁路投资近5000亿元,公路投资1235亿元,机场建设投资1167亿元,港口水利投资也比较大,超过1700亿元。据预测,通往东南亚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走在前列,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等印度洋战略港口可能会被称为“一带一路”的第一批战略港口。中国铁路(报价601390,咨询)、中国铁路建设(报价601186,咨询)和中国交通建设(报价601800,咨询)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工程施工企业,需要主动出击,积极部署和加快陆海互通互联。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第二,“一个核心”(福建)和“两个关键”(新疆、广西)划了一条粗线。关庆友认为,福建有可能成为一带一路“两圈两线”写意的核心,新疆和广西有可能成为重点地区,陕西、江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有可能成为辐射地区。福建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福州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基地;去年年底,厦门还出台了实施“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新疆位于亚欧地理中心,与八个国家接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贸易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中哈、中巴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清单有望受益。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有望围绕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发展。此外,乌鲁木齐、满洲里、南宁等重点城市作为重点经济走廊节点,厦门、连云港(报价601008,咨询)、大连等重要海上支点城市也值得关注。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第三,行业协同加速了产能的削减。“一带一路”涉及许多内陆、边境和沿海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为产业协同和产能削减提供了条件。(详见系列2-一带一路产能输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投资热潮。第一次是在1993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前,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四处掀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创纪录的62%。第二次是在2003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产能收缩结束了。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叠加的影响下,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迎来了黄金增长期,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25%以上的高增长率,直至金融危机爆发。第三次是在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压力,中央政府果断推出4万亿刺激计划。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0%,推动中国经济迅速见底。此后,在产能过剩的压力下,投资持续下降。特别是2013年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地方政府工作明显放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以上大幅回落至15%,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关庆友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意味着中国经济的第四次投资热潮可能即将拉开帷幕。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管清友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把握住第四次投资升浪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