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5字,读完约3分钟

这是央行半年来第三次降息。对于此次降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雷璐解读了《中国商报》。全文如下:

论利率调整的原因和力度

首先,发挥反周期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2015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运行面临的下行压力和较低的总体价格水平,都决定了通过适度降低名义利率来稳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实际融资成本的客观需要,从而稳定实体经济的运行预期。考虑到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利率水平,此次利率调整反映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第二,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预调和微调功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下调0.25个百分点,可以对市场预期起到预调节和微调作用。一方面,作为一种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政策的应用意味着政策空仍然存在,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实体经济部门金融状况的政策效果显然是可以预期的,而当前所谓的“中国版量化宽松”是基于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失灵和缺乏操作。另一方面,0.25个百分点的调整幅度反映出,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很大,但我们有潜力挖掘经济潜力,形成新型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和增长带。

央行陆磊: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成熟

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和强度

一是存款保险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5月1日正式发布的《存款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甚至完全取消了浮动区间,形成了微观制度保障机制。一方面,在保证存款人安全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可以有更大范围的自主定价空,这使得市场供求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央行陆磊: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成熟

其次,吸收存款金融机构的定价行为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市场基础。从近期数据来看,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30%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内,并没有采取“从上到下浮动”的做法,50%的浮动有利于金融机构和客户全面评估自身的承受能力,实现市场定价,双方的关注点将不可避免地从基准利率转向风险溢价。从存贷款市场的情况来看,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

央行陆磊: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成熟

论利率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首先,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需要发挥组合拳的作用。利率政策只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反周期调整工具。为了引导预期,需要财政、税收、产业和地区政策来引导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是不够的。要实现金融资源存量和增量的优化配置,还必须形成有效的融资需求。

其次,宏观和微观政策工具需要发挥组合拳的作用。利率政策引导下的社会融资成本的降低也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和法律的配合来鼓励金融创新,如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充分发挥金融创新在企业和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减少经济部门对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的过度依赖,实现中长期结构调整,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推进改革,造福民生。

央行陆磊: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成熟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央行陆磊:完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已成熟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