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80字,读完约11分钟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

6月3日至6月4日,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清华五道口金融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全球化与金融业的规范化发展”,金融网站作为一种特殊的合作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是服务主体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服务覆盖面广。当前,中国普惠金融面临着全球化的共同问题,如高成本、低效率、服务失衡、业务不可持续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一种主要由技术驱动的新型数字包容性金融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这为解决上述全球性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技术支持。李东荣说,各国正在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李东荣表示,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解决“普遍”、“有益”、服务质量和业务可持续性等问题。

由于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和风险特征方面的新特点,它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李东荣表示,数字普惠金融面临四大挑战。首先,风险治理的挑战;第二,数字鸿沟的挑战;第三,基础设施的挑战;第四,监管适应性的挑战。

李东荣表示,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研究和推广一套系统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制度和技术,而不是单纯依靠技术上的个人进步或对技术的过度神化和泛化。包括:一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二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第三,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体系;第四,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第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李东荣说,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当代科技推动下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既解决了一些老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

以下是这次演讲的记录:

尊敬的来宾和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很高兴出席今天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与其他专家共同探讨“技术驱动的包容性金融创新”这一重要议题。

众所周知,自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们注意到普惠金融的内涵、外延和实现手段不断丰富和完善。

各国逐渐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特点是服务主体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服务覆盖面广。简而言之,金融服务的可用性在不断提高。

根据世界银行关于包容性金融指标的最新数据,中国的大多数指标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特别是,账户渗透率和储蓄渗透率等指标甚至优于20国集团国家的平均值。

尽管我们取得了这些成就和进展,但我国同其他国家一样,仍然面临着全球化的共同问题,如包容性金融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平衡和商业不可持续。

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解决。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一种主要由技术驱动的新型数字包容性金融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形成。这为解决上述全球性共同问题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和技术支持。各国正在加强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在这里,我们还试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做一些分析:

首先,它有助于解决“一般性”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由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操作,不受时间、地点、气候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金融血液不断流向更深、更广的经济外围神经。

今天,可以说,只要网络在各地普及,就有可能扩大那里的金融服务。让更多的人普遍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

第二,有助于解决“利益”问题。

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创新和广泛应用,可以减少以往的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交易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从而有效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使小微企业、农民等服务对象获得价格相对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第三,有助于解决服务质量问题。

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往往受到实体网点、设备布局和人员安排的限制,难以实现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的平衡。依靠数字技术和移动终端,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场景和流程,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要素高度标准化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我们的老百姓(603883,诊所单位),包括偏远地区的工人和农民,只要持有普通手机,就可以享受上述基本金融服务。

第四,它有助于解决可持续经营的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在解决“普及化”、“效益化”和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有助于解决传统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益不对称问题,实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商业可持续性。

然而,在肯定技术进步带来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技术属性和风险特征等方面的新特点也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需要普惠金融从业者高度重视。

首先,风险管理的挑战。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会改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服务外部性的特征。在多维开放、多元互动的空网络中,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和网络风险更有可能产生叠加和扩散效应,从而使风险传播更快、扩散更广。

第二,数字鸿沟的挑战。

农民和低收入人群往往缺乏足够的数字支持、技术和技能,这很容易在不同教育水平、年龄结构和当地居民之间形成数字鸿沟,导致不同群体受益于金融服务的能力不同。此外,弱势群体相对更依赖实体渠道。一旦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取代物理网络,它也可能导致技术金融排斥。

前一段时间,我遇到一些银行界的老前辈,他们问我们这个问题,说互联网技术发展后,真的方便快捷,但我们要考虑到他们的老人,特别是60、70岁的老人,视力不好,不太会玩新东西,那么老同志如何更容易使用这些新工具呢?这是由银行业的老前辈提出的。我们不仅要考虑年轻人的想法,还要考虑老同志的习惯。

第三是基础设施的挑战。

数字包容性金融创新依赖于支付清算、信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有效延伸和扩展。然而,作为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资进行建设和升级。

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创新对信贷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和监测评估系统、数字普惠金融标准体系等基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监管适应性的挑战。

在监管体系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跨境特征明显,需要完善综合监管和渗透监管,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在监管资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众多,创新速度快,这对监管者和监管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监管能力方面,有必要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和完善现有的监管流程和系统,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在线监管和实时监控。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普惠金融的老问题,还会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研究和推广一套系统的普惠金融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制度、技术等。而不是仅仅依靠个人的技术进步或对技术的过度神化和泛化。

一是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公平准入。

如今,主体多元化,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许多新兴金融机构。因此,应坚持服务主体的公平准入、公平竞争和公平所有权,坚持一致性原则,着力突破不合理的政策约束和制度瓶颈,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等不同侧重点的配套政策,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必要支持各地区根据当地条件,并考虑到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的具体条件,发展独特的商业模式,如移动金融和供应链金融。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二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数字普惠金融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和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行为监管、审慎监管和市场准入制度,注重借鉴监管沙箱、监管技术等新概念,运用数字技术完善监管流程和能力,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区域试点、产品试验和压力测试等创新管理机制,使各项创新带来的风险始终可控。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发挥行业自律作用,通过制定信息披露、信息安全、业务运营等行业的标准和规则,降低整个行业发生风险的概率,督促从业人员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第三,建立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体系。

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兴业务实体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和完善事业部、实验室、矩阵项目团队等创新管理平台,关注客户包容性金融需求,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产品研发。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我们将改善客户描绘、营销和风险定价等业务功能,并开展精细化和精确化的包容性金融创新。利用云计算应用,我们可以实现业务系统的灵活扩展和金融服务的集约化发展。更好地适应小微客户单一小批量交易的特点,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实现实时、便携、移动服务。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此外,我们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大众金融管理和精准扶贫等普惠金融领域进行创新。

第四,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我们将加大对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的多元化投资,进一步完善支付结算、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体系,使普惠金融服务以更安全、更可信、更低成本的方式延伸到更广泛的地区和群体。

依法利用传统银行信用数据和电子商务、公共支付、网上金融交易等新数据,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系统,推进普惠金融数字统计和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实施动态监测和跟踪分析,加快普惠金融数字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普惠金融在服务要素、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产品定价、合同文本、合格投资者认定等方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第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今天,我看到我们的焦金普先生,他曾经是中央银行消费者保护局的局长,今天来到这里。通过安全简单的操作界面和易于理解的产品描述,金融服务变得更容易操作,数字鸿沟得到妥善解决,避免了新的金融不公平。有必要通过数字视觉信息披露、产品注册和风险预警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透明度。利用数字技术建立远程客户服务、在线投诉、业务处理等机制,丰富消费者保护手段,广泛利用传统媒体、数字媒体等渠道,实现普惠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准确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数字金融能力和素养。

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总之,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当代科技驱动下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既解决了一些老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新挑战。作为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非常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实践和风险管理。我们愿与各界同仁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努力实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美好愿景。

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你!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李东荣:数字普惠金融带来新挑战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