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1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全球保险业的增长率不到4%,但中国的增长率为27.5%。”中国保监会前副主席周表示:“2015年,中国对国际保险市场的增长贡献了26%,居世界第一;去年,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27.5%。”

1月16日,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周发布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保费收入30961.01亿元,同比增长27.5%,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保险资产总额151046.5亿元,同比增长22.2%;支出10481.48亿元,同比增长20.84%。

他预测,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5%-20%。到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将达到30万亿元,保险业规模和保费收入业务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

达信保险中国区副总裁孙佑文表示:“目前,中国的保险密度只有美国的1/15,欧洲发达国家的1/20,而保险深度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3。”他表示:“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中国保险公司这么多年来一直主要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

虽然中国的保险市场规模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但AIU京华分公司总经理谢迁指出,中国的保险结构非常单一,车险突出,财产险仍是少数传统险种。面对应对跨境风险的需求,国内市场无法提供相应的产品。

面对国际化趋势,周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将是中国保险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的必然选择。

外资财产保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2%

保险业是中国金融体系中最早、最开放的行业。截至2016年底,1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其中,财产保险公司22家,人寿保险公司28家,再保险公司6家,资产管理公司1家。

然而,2015年,外资机构在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仅为2%和6.6%。根据《2016年中国保险业国际化发展观察》,工银安盛保险是2016年保费收入最高的保险公司,在寿险公司中仅排名第13位。保费收入排名前30位的保险公司中,只有3家外资保险公司入围。

原因是周认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很容易“水土不服”,要适应市场,把管理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的总体感觉是,外资保险机构往往不太受总部和母公司的关注。”他说:“它们大多是外国投资者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的前沿阵地,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投入力度不够。”

中资保险公司海外机构利润不足

同时,目前已有12家中资保险公司在海外设立了38家保险业务机构,包括6家寿险公司、14家财产保险(再保险)公司、11家资产管理公司、5家中介公司和2家控股公司,4家保险公司在海外设立了8家代表处。

上述中国企业主要位于美国和欧洲。周指出,以复星和安邦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往往通过并购进入,但设立公司难度大,审批流程很长。

据周介绍,虽然海外保险机构的整体运营相对稳定,但规模小,没有影响力,难以做大。“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家在海外烧钱的机构,自身盈利能力不足,甚至无法承担成本。”他还批评说,一些有代表性的机构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市场调研,但从来没有进入过本地市场,只是作为市场联络站和接待站存在,给中国保险机构的“走出去”带来了负面影响。

中国保费收入跃居世界第二  险企海外机构盈利不足

“在‘一带一路’计划的推动下,中资保险机构将通过支持中国企业完成‘走出去’和国际化。”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王东说。

“不管一家保险公司在中国有多大,独自出去都会让你害怕。这里的风险非常大。如果发生恐怖袭击或战争,一个项目可能会被摧毁,保险公司的压力将会很大。”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企业研究部主任王鄢国提出,要建立合作生态圈,整合会计、法律、安全、保险等资源,打造“走出去”的中国“空母船”。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保险业可以形成一个共同体或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来创新保险产品。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中国保费收入跃居世界第二 险企海外机构盈利不足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5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