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49字,读完约9分钟

怕死的企业往往活得更久,但像任这样的人却很少有人总说他们会死。

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华为,生于1987年,已经到了任郑飞所说的“年底”。

在过去的30年里,华为上半年积累,下半年开花,通过手机这一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赢得了民间的最高赞誉-

华为已经成为一个象征,它几乎是唯一一家在实力和人气上可以与苹果竞争的中国公司。

——当苹果在大洋彼岸召开新产品发布会时,网民们都在给华为打电话;昨天第一天苹果销售惨淡时,网民们仍在给华为打电话。

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言,有几个数字可以简单地概括这一未上市私营企业的成就: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设备服务提供商,它为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提供服务;2016年,收入超过5000亿元,超过英美烟草的总收入,在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排名第一。

然而,这个传奇企业的掌舵人任,总是把它与“死亡”这个词联系在一起。

[华为的冬天]

任是“怕死”的。

他有很多关于“华为处于危险之中”的观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华为的最后期限快到了”。最近一次是在去年8月,在关于华为内部战略储备团队建设的报告讲话中。

70多岁的任很担心人才缺口。

他说,如果你不想死,你必须重生。华为需要全面改革和新鲜血液,否则它将会崩溃。

前不久,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也表示了焦虑,称:“华为在这一征程中已经领先。”

这一次,他担心的是技术更新。

“随着香农理论和摩尔定律的极限逐渐逼近,大流量和低延迟理论尚未形成,华为觉得未来很尴尬,找不到方向。”

等等,还有更多。

“华为将会消亡。”2011年任会见稻盛和夫时表示,日本没有及时跟上世界的变化,他认为华为也是如此。

多年来,任郑飞一直通过内部讲话和文章表达自己对华为未来的担忧,提醒每个人未来的危险,并提出自救措施。

华为的冬天是最著名的一个。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任的《华为的冬天》在华为内部杂志上发表,当时在业内广为流传,“冬天”成了行业萧条的代名词。

“失败的日子肯定会到来,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迎接失败的准备。这是我不可动摇的观点。这是历史规律。”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每天都在想着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危机感...我们都必须一起思考,我们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也许我们能活得更久。”

放弃小灵通的错误让任郑飞郁闷了8-10年。

“我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内部。如果我不放手,公司会出错并倒闭吗?如果我们这样做,会损害我们的战略高地资源吗?心是害怕的。”任对说道。

总是处于焦虑和恐惧中的人通常脾气不好。

曾与任郑飞共事的李玉琢在一篇文章中说:“任郑飞脾气很坏,是我见过的最暴力的人。”

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去华为视察。前一天晚上,任拿到了几位副校长准备的文稿。几眼之后,他把它们扔在地上:“你写了什么!”然后他脱下鞋子,光着脚在地上走,骂了他半个小时。

至于前恋人,任也因说错话被骂,因说错话被踢。

任对等人的批评,更加不留情面。

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任指着执行副总裁郑宝勇说:“你可以自己顶一万人。”然后他对另一位副总裁说:“你,一万块就能顶一个。”

另一次,他对首席财务官说:“你最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不良进展到不良进展。”

很多人认为任过于紧张和杞人忧天,但当华为真正迎来“寒冬”时,为消除危机感所做的持续努力终于证明是必要的。

2003年,华为的冬天发布后不久,华为迎来了最冷的冬天:

由于陷入与思科知识产权诉讼的泥潭,我面临着it泡沫下的增长放缓、内部股权冲突加剧以及许多内部和外部问题。

也是在那一年,华为的手机业务部正式成立。

[直播]

害怕死亡的人,最大的目标是活着。

如何生活?

任知道,拥有市场份额是根本,否则一切都将失去。

为了生存,任做了很多极端甚至极端的事情,生怕落在后面。

首先是技术。

自从华为走上独立之路,任就看到了“没有,就没有销售”的行业规律。

20世纪90年代初,华为刚刚成立了自己的R&D团队,尽管它面临着不支付工资的困境,但R&D基金仍被投入其中。

“我们保证按销售额的10%分配R&D基金,并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提高分配比例。”1998年颁布的《华为章程》-《华为基本法》将华为的科研优势制度化。

据统计,国内企业在科研方面的平均投资水平在1%以下,华为是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

“目前,R&D累计投资3100亿元,未来年投资将保持在200亿美元。”这是华为2017年全球分析师大会轮值首席执行官徐志军给出的数字。

3100亿英镑,相当于阿里2016年收入的两倍;200亿美元,占华为2016年收入的25%。

近年来,“焦虑”的华为每天生产10项专利。任甚至将华为总部命名为“2012实验室”,以电影《2012》为世界末日来警示大家。

如果说核心技术是“生活”的基础,“努力工作”是华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早期华为信奉“狼”。

从成立时的几个人的小作坊,到90年代初的“七国八制”和“大中国”(巨龙、大唐、中兴、华为),恐怕没有狼也很难杀出一条血路。

据说,当时华为新员工报到后,他们不得不去综合办公室拿毛巾被子和床垫来负责。首先,它用于午休时间,主要是晚上加班,但也可以直接用一晚上。这在华为被称为“床垫文化”。

任自己的说法是“炼狱”。

“华为20年的炼狱只能由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家人来经历。一周工作40小时,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任郑飞每天工作16小时。

与此同时,华为赢得了最高荣誉,并多次幸存下来,这与保持这种战斗状态是分不开的。

然而,长期高强度工作压力导致的员工自杀和高管离职也让任对这种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

随着华为成为“世界华为”,任加快吸收西方管理科学、科学和哲学的养分,在华为建立了更加灵活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

然而,总是把艰苦奋斗作为抵御危机的思想武器。

任于2001年访问日本,希望找到日本经济在经历了10年寒冬后能够“生存”的密码。

他找到了。回国后,任以日本民歌《北国之春》为题,号召华为创业期间的艰苦奋斗和牺牲精神。

“华为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和平时期提拔的官员太多,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一片欢呼的海洋。”

目前,最为困扰,这也是华为“生存”的关键。

早在1998年,“华为的红旗能撑多久”,任就提出了接班的关键:

“我们希望每个岗位都有接班人,接班人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2012年,《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认为是任为ceo制度的轮换开辟了道路。

轮换首席执行官制度是为了“通过制度权力减少个人影响”,并为公司的转变做准备。

当时年近七十的任似乎感到无能为力。

早期的一些决策失误,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绝对权威导致的下一代领导能力的缺乏……都让他陷入了双重焦虑。

去年,有传言称,任打算将他的独子任平引入华为的核心管理层,并让他的女儿接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一职,此举遭到该公司许多高管的反对。

现在,随着ceo制度的轮换,文章开头的横向空“战略储备计划”的诞生表明,任正非正在加速未来的安排和继承。他说,“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一切都必须改变。”

[永远保留生命之箭]

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是,任郑飞总是把华为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个人经历、行业特征甚至忧患意识似乎都不足以解释问题的根源。

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故事。

多年前,当任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伟伟(华为首席管理学家)交流管理话题时,黄伟伟送给他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个物理定律说明了什么?

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这样描述它:当一个独立的系统被置于一个统一的环境中时,所有的运动都会逐渐停止,所以整个系统最终会退化成一个没有生命的物质团。

这是物理学中熵的概念。简单地说,世界上一切事物从有序到混乱,最后消亡的过程叫做“熵增”。

任发现企业的发展有着同样的规律。自此,任将“熵”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视角。

这是任死亡论的根源——不仅是忧患意识,更是企业管理的哲学思考。

不过,当被问及华为的“成功秘诀”时,任郑飞的回答是:华为没有秘密,任何人都可以学到。

面对“熵增”,任已经找到了应对之策。

薛定谔称之为负熵,即活力,它使世界繁荣有序。任的观点是,企业要保持发展势头,依靠人的活力。

“为了让华为成为世界级的设备供应商,我们永远不会进入信息服务行业。”这是华为基本法第一条规定的。

为什么?

因为只有这样,内部机制才能通过独立的市场压力传导而被永远激活。

华为“2012实验室”思想研究所的表示,任能够通过洞察人性,激发华为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企业活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每当任似乎悲观地提出华为危在旦夕的论点时,他都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永远留住生命之箭永远是关键。

华为传奇般的股份制是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实践。

任个人仅持有华为1.07%的股份,另一个股东是华为工会,代表6万多名员工持有剩余的98.93%的股份,享有相应的利润和分红。

然而,激发活力的手段不仅是温柔的回报,也是残酷的淘汰。

在华为的发展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放血”事件。

第一,1996年,市场部辞职并重新竞争职位;第二,2008年,5100多名老员工“自愿辞职”,华为也为此“自愿”支付了10亿美元的薪酬。

这两种“保持生命活力”的做法引起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反响——前者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改革勇气,而后者则招致了许多对华为的批评。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任坚信:“过去高科技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只有尴尬的人才能生存。”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怕死的任正非焦虑的华为 大限快到了?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