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1月4日,“导火索”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作为2016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也是a股正式实施熔断机制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因意外暴跌提前结束交易,引起市场一片哗然。

同日下午16时6分,国泰君安证券(报价601211,BUY)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其新浪认证博客上发表博文,阐述了对a股实施熔断机制的看法。

林采宜认为,根据目前a股市场的机制,在a股市场实施熔断机制将加剧市场波动。以下是其观点的全文:

2016年1月4日是中文版熔断机制生效的第一天,也是熔断机制触发的第一天:当天沪深股市(包括b股)两次触发了沪深300指数的熔断阈值,全天交易时间仅为2.5小时。

融合机制的初衷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能够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出现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角度维护市场稳定。然而,从当天的交易过程来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无意中给了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第一次触发熔断需要2小时15分钟。仅用了大约5分钟就触发了第二个阈值(7%)。在5分钟的交易时间内,沪深股市的下跌加剧,成交量大幅释放,这显然是投资者在触发第二个门槛前抛售的结果。

国泰君安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进口商品的融合机制适合中国股市吗?特别是在t+1交易体系下,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建立了价格限制制度?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的“全网真实测试”结果,直接影响了融合机制的设计和实施。

1.无论是融合机制减缓了市场波动还是加剧了市场波动,国外的实证结论并不一致:融合机制始于美国,于1987年股市崩盘后实施,以格雷迪和穆赫林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融合机制不仅没有缓解市场波动,反而增加了市场波动;持肯定观点的学者Chirstie只证明了融合机制有利于市场信息的传递,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但没有说明融合机制有利于市场稳定,不具有“刹车”功能。

国泰君安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2.融合机制在t+1市场的应用是一个创新性实验。实际交易数据显示,这种效应加剧了流动性危机的风险。关注海外市场(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在实施融合机制的地方,他们的股票可以在几天内(即t+0)进行交易。因此,在股指触发导火线后,市场投资者理论上可以在冷静期市场恢复交易后,尽可能减少投资损失(补仓或获利回吐)。这些交易行为本身也创造了新的流动性;在t+1系统下,投资者只能在当天交易后以t+1结算进行交易(特别是对于那些购买股票的人)。在市场极度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无法通过积极的交易策略化解风险,市场流动性将面临风险。

国泰君安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3.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实行了价格限制,过度干预交易会影响市场效率。自1996年12月以来,沪深两市相继推出了限价制度,在短期内对化解市场过度波动、抑制投机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施该系统近20年的过程中,投资者已经熟悉了交易规则和游戏规则;新的融合机制的增加相当于在股指中增加了两个双向交易阀(-10%,-7%,-5%,5%,7%,10%)。对于沪深300指数,在新的融合机制下,理论上的每日涨跌幅度已收窄至(-7%,7%),市场交易频繁通过该系统进行干预

国泰君安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中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和散户比例较高,而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投资理性相对较低,这是市场容易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而这并不是通过融合机制解决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国泰君安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