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61字,读完约8分钟

进入“十三五”,人们对养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社会各界对该行业发展的期望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北京养老产业的产业化,势必成为全国的参考样板。因此,《京华商报》记者今天独家采访了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兼发言人李红兵,破坏了政府对北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产业的规划和设想。在北京,养老圈里几乎没有不认识李红兵的人,他的身影几乎可以在各种与养老相关的重要场合找到。在李红兵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间都围绕着“养老”这个话题。在李红兵略显狭小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一张小桌子、一张简易小床、一个略显破旧的手提箱以及各种旧文件和资料,所有这些都显示了他过去一年的繁忙工作。虽然李红兵是在2011年才正式开始接触养老相关工作的,但他之前在街头工作时已经接触过很多老人。此外,家中两位90多岁的老人也让李红兵对养老产生了不同寻常的感情。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扰流板1。构建综合工业化新格局

今日北京商业:在十三五规划中,全国和北京都不能回避产业发展中的养老这个重要话题。北京的“十三五”养老计划有什么新变化?

李红兵:“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出台《关于加强老龄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北京市老龄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如老年膳食、老年康复助理员等以前没有得到市场足够重视的产业。以前,这些养老产业链仍然是分散的,社会对这些领域的需求缺乏认识。许多人总是认为只有残疾人需要康复辅助。事实上,在日本和其他老龄化严重的地区,他们非常重视建立这些产业链。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第二,“十二五”时期的养老保险性质模糊,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一个调整期。此前,国家明确表示,养老地产不是养老机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养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难点,整个产业链都面临着如何使资金流动、减轻资金压力的问题。“十二五”期间,老年房地产以老年为主题进行推广。未来,北京开发的老年房地产将以养老服务为核心,拓展房地产的概念。这意味着,北京待开发的老年房地产将从以前的短期快速模式,即开发商售房后退出,转向长期建设和运营,开发商将提供更多的持续服务,使项目继续增值。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然而,推动养老产业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将不再发挥作用。相反,“十三五”期间,北京将根据需求继续推进养老机构床位建设。此外,虽然“十三五”期间将不再设立大量的养老服务发展专项资金,但北京市财政将提供资金设立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即政府将投资吸引社会资本来刺激养老市场,例如政府将投资几亿元来吸引超过十亿元的社会投资,并建立基金池来投资满足市场需求的项目。政府资金不赚钱,只是保护资本,但有了政府信用,社会资本就会按照市场导向寻找投资对象。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剧透2释放了地区养老金的潜力

北京今日报道:随着“十二五”规划接近尾声,京津冀签署了一项跨地区养老保险试点协议。去年,北京养老圈的雏形逐渐浮出水面。“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将采取什么行动?

李红兵:京津冀养老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是强行将一些地区的老年人转移到其他地方养老,而是给老年人更大的空范围,根据自己计算的成本和成本绩效自由选择养老场所。在京津冀地区更广阔的空空间里,供需双方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养老服务。基于此,政府也将进行一些灌溉。

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将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所有养老机构进行评估,并向老年人和有需要的家庭提供该地区机构价格和服务类型的信息。之后,政府还将引导老年人在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服务,如医疗保险等不利于体验服务顺利开展的环节,财政资金也可能引导和支持体验项目如试生活。

我们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京津冀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养老产业的差距和缺口将逐步被填补,以前没有关联的部分将得到加强,使政府、企业和消费者能够更频繁地在该地区“走动”。

搅局者可以期待三种细化策略

今日北京商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已经结束。请总结“十二五”期间北京养老产业发展变化的几个重要节点。

李红兵:总的来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是在“十二五”期间真正推进老龄事业与市场的结合,形成养老产业的概念。因此,对于北京乃至全国的养老产业来说,“十二五”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五年期。

就北京而言,在“十二五”规划之前,北京已经提出了《北京市居家养老(助残)办法》,这是“十二五”规划之初政策的基石。当时提出的政策是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家养老(帮助残疾人)。然而,当时从政府到社会,养老服务市场化的概念还很模糊。因此,2012年,北京花了一年时间做一件大事,即如何推进北京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巨大、个性化和不断变化的养老需求,为北京下一步的新政策铺平道路。第二,2013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后,在大量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一个月后,北京版《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自然出台,北京养老产业由原来的“事业”正式转型为“事业+产业”的发展模式。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不可否认,“十二五”上半年,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舆论的普遍关注。即使是政府提出的相关存折项目,在“十二五”期间每年也增加了1万个养老机构床位,主要围绕养老机构出台了一系列运营补贴政策。

北京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多或少,无论是私人性质还是公共性质,在一些养老机构中很难找到床位,并且在口头和报纸报道中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床位闲置并存的问题。2015年,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是《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颁布,该条例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在立法上对养老服务的认知焦点,使更多的人关注居家养老服务。

回顾过去,政府起初对养老金行业的发展非常谨慎。一开始,我们认为养老产业化非常困难,因为政府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产业化,但同时,了解经济的人不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所以我们凭直觉觉得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原文件中的许多政策制定仍比较宏观,国家层面也只是明确了税收、土地、价格等问题的方向。就北京而言,仍有许多细节有待突破。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今日北京商报》:养老发展模式从单纯的“职业”向“职业+产业”转变的具体方面是什么?

李红兵:在北京版《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我们对养老服务业做了初步描述。这个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跨越了前三大产业,没有明确的边界定义,独立的纯养老企业也很少。以前,所谓的老龄产业甚至是其他产业的产物,比如服装企业顺便为老年人做衣服,餐饮业顺便发展老年餐饮服务。

北京提出养老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明确了办产业的基本方向后,政府开始了初步探索,希望从土地、价格等基本要素上解决这个产业。从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不难看出,价格改革、土地供应调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相关工作都在努力推动养老金市场的形成。特别是政府开始努力划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界限,开始收回因历史原因造成的政府越位和过度部分,让位于市场,这是观念转变的具体表现。对北京而言,政府推动养老从事业型向“事业+产业”转变的典型案例是公立养老机构的改革。这一新政策的出台旨在调整公共养老机构的一些非正常运行问题,如政府补贴和市场竞争现象,未能发出正确的行业发展信号。

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此外,联系市场后,我们发现虽然市场对养老行业更加关注,但旁观者仍占大多数。当部分资本开始进入这一行业时,由于对市场规则的把握不均衡,以及动机和专业性的差异,商业模式和理念仍然明显受到其原有领域传统的影响。例如,最初进入市场的资本通常会选择酒店或酒店式养老机构,这些机构将接收没有分类或分层的老年人。现阶段,随着社会各界对养老需求的认识逐渐清晰,医疗与护理相结合的理念已经浮出水面,以前粗放的供给模式已经逐渐被资本所抛弃。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对话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 剧透北京养老“十三五”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