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72字,读完约26分钟

□江建清/文

银行实施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应该是实现信贷增量和存量的平等管理,利用好增量和存量,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和配置效率,将低效地区的资金转移到经济合理地区,降低实体经济的杠杆水平,促进传统动能的转化升级和新动能的培育增长。

应该说,建立增量与存量并重的信贷管理机制符合帕累托优化原则,这不仅是银行改变自身业务发展模式,有效解决经济低迷周期中信贷风险增加、资本约束收紧、信贷投资边际效用递减等问题的必由之路, 也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Aiji、净值、信息)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和迫切要求,是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货币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从供给方面来看,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银行的信贷活动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通过对信贷和投资的选择和监管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信贷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在金融体系基础相对薄弱的发展中经济体,保持一定的信贷增长速度,对于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金融机构贷款增速接近gdp的两倍,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动力。截至2015年底,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93.95万亿元,是1978年1890亿元余额的497倍,37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9.8%。特别是近15年来,贷款增加了84万亿元,占当前贷款总额的90%。存量基础的累积效应促进了银行信贷的持续快速增长。目前,中国m2占gdp的比重达到205.7%,贷款占gdp的比重达到138.8%。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在研究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应在观察二者速度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信贷运行与经济增长互动的方式和机制,更系统地分析信贷数量、信贷结构、产出效率和周转速度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一般来说,新信用直接影响社会资本供给的规模和水平,但会受到信用增长边界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制约;信贷增量资本配置结构的优化将增加资本的边际产出,但随着信贷增长的放缓和存量规模的累积扩张,增量空的作用将缩小;股票信贷周转率的加快可以使同等规模的信贷投资激发更多的社会资本,这将成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主要信贷方式。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一)信贷增长由经济增长目标决定

货币和信贷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到多个目标。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平衡,应该限制信贷增长。一旦信贷增长率超过实体经济的实际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过剩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从而对货币稳定和国际收支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合理增长。

近年来,我国货币信贷增长与gdp+cpi之和总体上保持着相对协调的关系。剔除2009年和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殊时期的非常规状态,广义货币m2增速一般比gdp+cpi之和略高3-5个百分点,而贷款增速与m2增速基本同步。从趋势来看,实体经济与信贷增长相比具有滞后效应。

(二)信贷投入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效应

根据经济学理论,投入与产出之间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在给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在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下降。信贷资本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现象,也表现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和信贷总量的不断扩大,单位新增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逐年下降,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02万亿元,银行信贷增长12.27万亿元,同比增长0.33%,2001年为0.8%。可以理解,2001年1元的新增信贷投资可以拉动0.8元的gdp增长,但2015年只能拉动0.33元。信贷增量对经济促进的作用减弱,且增量逐年积累,导致社会货币信贷总量和企业债务总量居高不下,可能陷入货币扩张、利率下降、投资消费停滞的“流动性陷阱”。考虑到相当于近100万亿元信贷存量的利息支付成本,每年约有5万亿至6万亿元的新增信贷用于支付利息,信贷总量的不断增加将转化为巨大的金融和财政压力。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三)信用结构是实体经济运行的反映

银行信贷结构反映了实体经济中信贷资金的分布情况。

从中国信贷融资主体来看,2015年底银行业企业贷款占比下降至72%,个人贷款占比上升至28%,比2003年底上升18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继续上升,达到17.39万亿元。从期限结构来看,随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下降,中长期贷款增速相应放缓,比重逐渐降至55.9%。从区域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信贷业务比重上升。截至2015年底,贷款余额为34.3万亿元,占社会贷款总额的36.5%,比2005年底增长6.7个百分点。银行信贷结构的这些变化可以反映经济增长势头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四)信贷周转率是决定社会资本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

信贷周转速度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通常可以通过贷款存量周转一次的时间或平均贷款期限等指标来衡量。商业银行在计算贷款余额和增量时,一般会计算自身贷款的累计回收和支付金额。考虑到累计中包含的每年的增量比例因子,贷款周转率可以用累计贷款回收金额与平均贷款余额之比来衡量,即贷款周转率=累计年度贷款回收金额/平均贷款余额。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一般来说,贷款周转速度越快,贷款到期后可以再释放的信贷资金就越多,从而削弱了贷款余额增长的动能,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信贷周转率的加快和效率的提高不仅对银行自身存量的振兴至关重要,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和信贷供给。根据2015年底93.95万亿元社会贷款余额的简单计算,如果贷款周转率是一年的0.5倍,现有贷款的再周转率将达到50万亿元左右,因此即使周转率略有提高,也会带来信贷资金供给远远超过实体经济的余额增长。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传统信贷增量管理的困境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普遍注重增量管理,注重规模增长,而忽视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周转加速。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限制信贷与实体经济互动增长的弊病越来越明显,亟待改变。

(1)经济发展和升级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信贷增长放缓

从统计数据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其经济运行方式一般会发生很大变化,经济增长率会逐渐放缓,要素投入的产出效应会下降,技术创新的作用会日益突出。然而,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不规则突变过程,简单的资金积累不一定带来技术突破。因此,经济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信贷增长率将逐渐下降,增量扩张的市场将缩小。例如,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信贷增长率在过去十年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爱基础、净值、信息)》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财富导向。根据这一理论分析,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投资导向阶段向创新导向阶段的过渡时期。投资导向阶段的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资本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使用大量低成本劳动力,生产标准化产品,因此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形成稳定的现金流,适合银行信贷增量扩张。然而,在创新导向阶段,主要产业的竞争优势转向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单纯模仿和重复扩大再生产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更适合风险投资和其他基金,其中许多是轻资本。0/12365だよ的信贷增长将受到供需两方面的限制。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2)高杠杆率急需实施结构性改革

目前,全球经济重组的重点是去杠杆化。目前,中国经济的杠杆率上升迅速,备受关注。从政府、企业、居民和财政部门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高杠杆率问题较为突出,政府、居民和财政部门的负债率较为适中。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计算方法,以总债务占gdp的比例衡量,2015年底中国全社会总债务比例约为250%,接近欧美发达经济体,低于日本。住宅部门的债务比率约为40%,位于各经济体的中下游。问题是,企业部门的负债率已经达到140%左右,自2008年以来迅速上升,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这是现阶段中国经济去杠杆化的问题。在企业负债率高的同时,许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融资效率都在下降。2015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5.57%,主营业务成本率达到85.97%,财务费用占利润总额的21.9%。杠杆率上升造成的财务费用使微利难以承受压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融资过度。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目前,中国各大商业银行信贷投资结构相似,客户选择和风险偏好趋同。例如,上市银行的电力、公路和城建行业贷款约占15%,一些银行的前十大客户集中度达到40%。在经济增长周期变化和新旧产业交替的过程中,银行信贷过度集中在一些传统产业和投资领域,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进而形成产业结构调整的困境。特别是一些低效率的企业和项目占用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导致信贷资金沉淀,从而形成了资金不能在低效率行业甚至僵尸企业中转移或退出的局面,影响了新兴行业(Aiji、净值、信息)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造成了社会资金的结构性短缺,降低了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三)过度关注增量,宏观审慎管理陷入困境

货币和信贷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等宏观指标。财政收支和国内生产总值属于流动指标,而货币信贷具有存量或余额性质,投入使用后不会每年清算,而是会结转和积累形成存量,继续在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目前,中国正在推进以资本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然而,对信贷增量的依赖和思维惯性使得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贷款的绝对金额和贷款的市场份额有增无减。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干预总体上延续了贷款规模扩张的发展路径。诸如振兴货币和信贷存量、优化结构和提高使用效率等政策取向很容易被忽视。“稳定增长”往往被片面解读为“宽信贷”,这符合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这种注重信贷增量管理的模式会削弱甚至扭曲货币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四)信贷过度积累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只有当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时,货币供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结论也适用于微观视角。就银行信贷而言,只有利用新贷款满足有效资本需求,才能产生相应的投资回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新增贷款投向供过于求、难以创造经济利润的行业或企业,将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因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而产生坏账,从而破坏正常的资本流通。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上升期,积极的信贷供给带来的风险可能会被掩盖,但在经济增长低迷和经济结构调整期,它们将面临严峻挑战。信贷总量的非理性持续扩张必然带来资产质量风险的集中暴露。目前,中国的信贷存量已接近1000亿元,总信贷的巨大潜在累积能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潜在风险。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5)资本监管约束制约空信贷扩张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社会启动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目前,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均被选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增加1%的新增资本。未来,随着国内银行业务的规模、复杂程度和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更多的银行可能成为具有全球系统重要性的银行,额外的资本要求也可能相应增加。

2015年,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监管规定》,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商业银行的tlac到2025年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如果金融和非金融债务占gdp的比例超过55%,应该提前实施。近年来,中国债券融资市场发展迅速。2015年,债券发行量同比增长58%,债券余额同比增长28.5%。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率,很可能在2019年后触发提前实施的门槛。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国际资本监管新规的出台、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痛苦期”,在短期内给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新的风险敏感型资本监管规定将对处于经济下行周期的商业银行提出更高的资本要求。另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继续高速增长,利润增长的急剧放缓限制了其内生资本补充能力。在新资本工具的分销渠道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资本供给更加稀缺。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资本补充能力的下降和信贷增量资本的占用将继续造成新的资本缺口,使得信贷增量规模扩张之路难以为继。可以说,资本对银行规模边界和信贷增长率的刚性约束显著增强,而盘活信贷存量是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国际银行和信贷管理的“瘦身”

考察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研究中国银行业的信贷发展模式。大型国际银行的资产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快速发展到稳步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大银行开始“瘦身”他们的资产和负债。资产组合配置、资产证券化和信贷流通等流程管理方法在维护大型国际银行信贷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一)危机过后,大型国际银行主动进行“瘦身”调整

为应对危机的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长期不确定性,国际大银行在2008年和2012年开始了两轮“瘦身”调整。一方面,他们对业务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员布局进行了再操纵,将证券、衍生品、投资银行等高杠杆业务承包出去,更加注重银行核心业务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领域;另一方面,积极减少总资产,特别是信贷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减少资本占用,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在未来复苏中抓住市场机遇积累能量。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根据最新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以中国以外国家和地区的24家主要上市金融机构(不包括非上市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为例,2006年和2007年这24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分别为31.4万亿美元和39.2万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18.5%和25.0%。在2008年次贷危机的第一轮冲击下,这24家机构的总资产增长率骤降至5.6%;与2008年相比,2009年总资产下降了8.6%。自2012年以来,由于欧洲债务危机的不断发酵和更严格资本监管新框架的逐步形成,大型国际银行开始了第二轮“瘦身”。截至2015年底,这24家机构的总资产已降至33.8万亿美元,与2008年底相比累计下降近20%。目前,第二轮“瘦身”仍在进行中。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作为最重要的资产类别之一,信贷资产收缩已成为大型银行“瘦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金融危机前,该行通过一系列M&A扩张活动,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但也在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2009年,该行将其资产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并开始处置非核心资产,其中大部分是英国以外市场的贷款资产。在2009年至2010年的两年间,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总资产减少了约9,500亿英镑,贷款余额减少了4,200亿英镑。在2012年开始的第二轮业务收缩中,本行总资产和客户贷款规模进一步收缩约45%。截至2015年底,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总资产和客户贷款余额分别为8154亿英镑和3247亿英镑,仅为2008年底水平的三分之一。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其他主要国际银行也采取了类似的战略调整措施。例如,花旗银行在危机后实施了一项重大重组计划,将其主要信贷业务限制在核心州和大都市。自2011年以来,汇丰开始大规模清理和处置非核心业务,主要关注北美市场的银行卡和消费金融等资产。截至2015年底,汇丰北美的贷款余额与2010年底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开始时,一些银行逆市扩张,但最终它们不得不被动地“瘦身”。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持续低迷导致需求下降,国际大银行普遍通过战略性“瘦身”等积极策略进入信贷稳定增长阶段。近十年来,除富国银行(Wells Fargo)和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外,并购贷款平均增速超过10%,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大型国际银行贷款余额平均增速低于10%,而花旗银行(Citibank年累计增速仅为10%。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与大型国际银行相比,由于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银行机构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长。工、农、中、建四大银行近十年贷款平均增速高于15%,近十年累计贷款增长3.3倍。目前,四大银行的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花旗集团、汇丰银行、摩根大通和其他国际银行。

(2)流程管理提高了国际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

面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周期的演变,国际大银行在收缩信贷规模、控制风险加权资产增长的同时,积极创新和拓展资产组合配置、资产证券化、资产交易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使用,不断挖掘空现有资产的周转量,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经济发展好、产业发展前景好的地区的信贷投入,减少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低、衰退的地区。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银团分销、资产证券化、贷款销售和流通等信贷存量和流量管理工具都源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需要,成为推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动力。以资产证券化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欧美银行业开始出现各种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商业银行盘活存量、增加流量、提高利润的主流策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消费的增长。在美国商业银行的证券化资产中,零售贷款资产占很大比例,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和汽车贷款。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金融脱媒等转移的贷款需求,而且实现了贷款结构的优化和调整。目前,美国银行业零售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约为75%,信贷结构的风险与收益平衡相对较好。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向信用增级和库存管理并重转变

虽然“盘活存量”目前经常被提及,但公众对货币和信贷供给的关注仍主要集中在信贷的增量和速度上。因此,为适应金融服务经济质量提高和效率提高的新要求,有必要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推动信贷管理从“强调增量”向“增量与存量并重”的转变,最终建立“存量为主、增量为辅”的全流程管理模式。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a)推广增量变革和库存管理变革并重的理念

首先,从股票转换到完全理解再融资的效果与增量信贷资金完全一样。转股再融资是指在股票贷款到期收回后,将释放出来的信贷资金释放给新领域新客户的过程,通过调整信贷资金的内部流动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

事实上,全年新增贷款不是当年年末信贷余额与年初信贷余额的差额,而是当年投放的贷款数减去原客户的续贷数。因此,它应该包括新的贷款和股票回收和再贷款。增量和存量只是两个时间点之间的不同形式。前一期的增值将成为下一期的股票,到期收回的股票将转换为增值。例如,银行将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并产生效益后归还的贷款贷给其他客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偿还腾出的信贷资金贷给其他客户,其效用与新贷款无异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其次,从完全理解到库存管理的资源配置效率高于传统的增量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直接融资对银行信贷的分流和替代效应日益明显,银行信贷增速放缓,增量结构优化作用缩小。2015年,新增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76.6%,比2002年的95.5%下降了18.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增长,存量基础逐年增加,调整和振兴后的空空间和潜力更大。例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BUY)2015年新增贷款8863亿元,到期时贷款存量恢复到1.88万亿元,是新增贷款的两倍多。两者相加,全年实际新增贷款达到2.77万亿元,与各种贷款余额(10.9万亿元)的比例为1: 4,即每年有多达四分之一的贷款需要展期。根据这一计算,中国近1000亿元信贷存量的调整和振兴潜力是极其巨大的。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如果存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用在夕阳产业、产能过剩和低效领域,它不仅会成为服务经济结构调整的动能,甚至会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障碍。因此,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中,如果仅仅依靠信贷增量而忽视巨大的信贷存量,供给侧改革将难以深化,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将受到极大的限制。

第三,充分认识新常态下银行股份管理对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根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要求,随着目前国内银行的扩张速度,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压力总体上升。通过信贷存量管理,可以提高信贷周转速度,扩大相同信贷投资的实际资本供给水平,或者相当于大量节约资本。更重要的是,原始贷款投资的质量和效率也通过股票回收和再融资来检验。同时,资产证券化、资产交易、不良资产处置等措施可以增强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为商业银行根据债务业务发展和经济周期变化灵活处置资产提供更大的主动权,提高资产负债匹配度,提高资产质量,创造债券发行、投资管理、交易服务等新的业务机会。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2)加快完善信贷增量与存量管理并重的金融体系

应该说,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意识到加强现有贷款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从整个银行业来看,信贷增量与存量贷款并重的管理模式没有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亟待完善相应的市场体系,明确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

一是改善信贷增长与库存管理并重的经营环境。“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加强金融宏观审慎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底正式启动宏观审慎评估(mpa)系统,将宏观政策重点扩大到广义信贷,全面评估商业银行的资本与杠杆、资产与负债、流动性、定价等方面,改变了以往以狭义贷款增量为重点的政策传导机制,为商业银行合理规划自身信贷发展目标、实施信贷增量与存量并重管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同时,各级政府将通过发行债券进一步替代商业银行现有的平台贷款,预计未来两年银行现有的巨额贷款将被替代并收回,这也为商业银行加强信贷流量管理创造了新的空空间。全社会应形成重视盘活存量、管理流量的金融服务导向和舆论氛围。特别是地方政府要改变以往只关注本地区金融机构信贷增量的思维,不仅要关注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还要关注存量转移再融资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充分地挖掘、利用和优化信贷资源。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第二,巩固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贷款交易的市场基础。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丰富金融市场产品,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当前,要加快培育资产证券化的一系列基础条件,包括加强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用评级行业水平、完善相应法律制度、优化资产证券化对应的资本计量标准等。,从而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尽快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推广和正常发展。积极培育全国银行贷款交易二级市场,推进商业银行存量贷款交易规范化、标准化发展,鼓励商业银行通过出售部分存量贷款,为新增贷款需求释放更多资金和资本,实现全行业存量贷款的有效振兴。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目前,推动银行债权转股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债转股模式可以迅速降低企业融资杠杆和信用存量,扩大银行处理资产负债表上不良资产的途径。当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债转股违背现行商业银行法的问题,消除银行大规模持有一般企业股份的制度障碍,同时解决债转股占用高风险资本的问题。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被动持股的风险权重在两年内高达400%,两年后上升至1250%。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最后,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明确债转股的适用条件。只有发展有市场产品但暂时困难的有前途企业才是债转股的合理选择,否则会增加银行长期经营的不确定性和负担。二战后,日本银行为了盘活信贷存量,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将困难企业的银行贷款转化为股权投资,暂时缓解了企业的财务困难。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商业困难和银行不良贷款之间的恶性循环终于形成。因此,债转股不能简单地将银行的债权转化为股权,而是需要一系列细致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准备才能逐步推开。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三是建立信贷增量和存量管理并重的统计监控体系。在宏观审慎评估框架下,研究建立金融机构信贷存量周转率统计标准,定期发布相关数据。组织开发整合全社会金融资产增量和存量的统计监测系统,跟踪分析现有贷款数量增减、结构变化、定期利率等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更加重视贷款股票的运作,并为各方面客观评价货币信贷的运作提供参考。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三)鼓励全流程信用管理模式的实践

与信用增量管理相比,信用存量管理需要提前规划现有信用的安全恢复、流量变化、形态转换、市场交易或直接退出,其操作过程更加复杂,管理要求和数据要求更高,相应的配置效率也更高。应鼓励银行从统计体系、监控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入手,通过系统规划和分步推进,积极尝试和探索信贷全流程管理的新模式。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第一,加强全流程信贷结构布局。建立信贷存量和增量管理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协调信贷流量管理,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率。其核心是前瞻性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从产业、区域、客户和产品等维度规划信贷总体布局,突出信贷资源配置的差异化取向。推动低效行业企业信贷资源有序退出,实现信贷资源从低资质客户向高资质客户、从高风险领域向高质量信贷领域、从过度融资领域向战略领域的转移。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二是建立全流程的信贷资源配置机制。以增量计划的形式完善商业银行传统的年度贷款计划分配,将存量转移再融资和增量计划合并为全流程计划进行整体分配,并科学调整相应的考核机制。

三是完善全流程信贷管理体系和配置平台。完善与信贷增量和存量管理相适应的统计、监控、监管和目标考核体系,从地区、品种、行业、客户、期限、利率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控,跟踪分析数量增减、结构变化、期限利率、累计收入和积累等情况。,从而实现信贷流量的参数化管理和实时优化配置,必要时实施刚性控制,以便在符合政策导向的区域内准确配置信贷流量。

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四是推进全流程管理的流程再造。全流程信贷管理涉及银行计划分配、信贷审批、信贷管理等职能部门。商业银行应明确相关业务和管理部门的职责,建立与转库管理相适应的科学的授信、审批、资本配置和贷后管理流程,提高全流程管理效率。

第五,建立全流程管理的专业团队。全信贷流管理需要优化信贷、风险等专业人员的配置,建立专门的转库管理团队,实现全集团、全客户、全产品、全流程的增量转库和转库再融资的高频率、多维度、全方位监控和管理,为信贷结构调整和信贷风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作者是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工行董事长姜建清:银行信贷管理 增量与存量并重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