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3字,读完约4分钟

尹中立说:“金融监管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制定规则,二是严格执行规则。监管当局不能将监管工作与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的工作总是没完没了。”

编者按:2015年6月发生的股市崩盘,导致1000多只股票下跌,1000多只股票停牌,a股牛市前景黯淡,彻底暴露了金融监管的弊端。随之而来的关于如何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大讨论一直持续到今天,对混合金融监管或更高层次的统一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如何确保更有效的监管,以平衡风险和发展之间的平衡?金融业网站收集有识之士的建设性意见,为改革提供建议。

尹中立:金融监管不应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金融界网站消息在经历了几次异常的股市波动后,当前监管结构即将改变的呼声越来越高。此前,有传言称,国务院办公厅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安排,将下属的“六个经济局”分开,新设了财政局,又称“四司局”。独立前,经济事务局的六个分支机构主要与金融港口有关,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领域的相关工作。新成立的财政局属于行政正厅(厅、局)级部门。

尹中立:金融监管不应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在金融监管方面,“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协调合作,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完善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短短76个字为当前的金融监管改革定下了基调。

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成本太高

“自股市崩盘以来,当前金融监管的最大症结在于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紧急情况发生后,协调成本非常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告诉财经网站。

的确,目前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中国证监会最初检查场外资金配置时,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表明有多少资金通过场外渠道从银行进入股市。银行和股票市场的监管机构分别属于银监会和证监会。“在拯救市场时,最终是最高级别动员了几十个部级单位参与救援。”

单独监管存在盲点

“其次,分业监管也使得新兴的新金融形式在真正的空监管区内出现,而在目前的监管结构下很难实现全覆盖。”尹中立说。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日益捉襟见肘。

此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求也表示,目前金融市场的监管理念没有及时跟上创新的步伐,传统监管手段难以发现新的风险源。监管的敏感性远远低于风险变化的速度,对市场创新的速度以及这种创新可能带来的新风险缺乏深入了解。这种监督必须滞后。

金融监管不应与经济发展挂钩

此外,尹中立表示,从根本上说,目前的金融监管机构还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立场。“金融监管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制定规则,二是严格执行规则。监管当局不能将监管工作与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监管机构的工作总是没完没了。”

尹中立提到的金融监管和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在股市崩盘中尤为明显。“近年来,中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推进资本市场领域的各项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我们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符合金融结构改革的基本趋势。然而,市场对这一长期的基本趋势做出了短期的理解,将发展资本市场的国家战略误读为“国家牛”,认为资本市场是国家的立场。“国家母牛”的概念很容易麻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没有风险意识的“民族牛”认知很容易演变成现实中的“快牛”甚至“疯牛”。”吴晓求说。

尹中立:金融监管不应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无论监管结构如何变化,监管机构的职能都不能改变。也就是说,不要太在意市场的起伏,但要确保市场的健康运行,不要重复违法违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尹中立:金融监管不应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