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68字,读完约10分钟

2016年2月的最后几天,王健林去了五个地方。

在欧洲的120个小时里,他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举行了他的英文版万达哲学的全球首映式。在牛津大学,他发表了题为《万达国际化》的演讲;在瑞士,他深入世界体育巨头,全面展示了万达体育产业;在巴黎,他投入30亿欧元投资于欧罗巴市的发展。

然后,他匆匆赶回了贵州省西南部的小镇丹寨。他关心的是一个扶贫实验。

2014年12月,王健林第一次来到丹寨,与当地政府签署了一份投资10亿元的扶贫协议,这被称为中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一年多来,他带领万达团队不断检查、反思和整改该项目,探索出一条新路,投资从10亿元增加到14亿元。

这一次,他带着一种“投标战”的意图回到了丹寨。

扶贫是非常困难的

在最初投资10亿元的协议中,万达集团对丹寨扶贫的总体思路是企业应覆盖全县,帮助全体贫困人口。

王健林希望用大企业带动县域,探索扶贫新模式。

他对帮助穷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1994年,万达就开始实施对口扶贫。截至2015年底,万达集团向穷人捐赠了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这是中国民营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然而,“我已经帮助穷人20多年了,我还没有探索成熟的经验。”王健林曾经感叹帮助穷人是一项非常困难和费力的任务。

他参与了两个村庄的扶贫工作,但他在过去20年的投资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人均收入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王健林认为这是万达投资的结果。他反映:一个只靠注入资金的扶贫,即使它提高了人均收入,它往往只惠及部分人,而且很难实现普遍受益。

“我们之前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2014年6月,在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采访时,王健林表示:“2020年正式退休后,我不会被排除承包一个贫困县专门从事扶贫工作。”

然而,仅仅半年后,他与丹寨县签订了一份扶贫协议。

丹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位于贵州东南部,总人口超过17万,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3年,丹寨共有贫困家庭13600户,贫困人口51300人,其中84.78%分布在6个乡镇的边远山区。根据2015年丹寨政府工作报告,自1988年以来,贵州有8位省长“接触”了丹寨。

从2014年9月开始,万达第一次联系贵州省扶贫办,获得了8个候选县的材料,最终敲定了丹寨,只用了70多天,体现了王健林一贯的刚毅行为。

为什么这些花最后会在丹寨?王健林认为,“它的交通比较方便;第二,这个县有自己的特色产业,比较容易找到;然后,我们的高管告诉我,他们县的领导都很积极主动。”

2014年12月1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见证下,万达集团与丹寨县签署了扶贫协议,初步决定投资10亿元在丹寨县实施“企业覆盖全县,整体脱贫”的创新扶贫模式。

在签约现场,王健林发布了一项军事命令:通过5年内的工业扶贫,使丹寨人均收入翻一番。

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王健林一天之内亲自视察了丹寨的八个地点。

龙少智住在任新邵茶村,靠着最低生活保障过活,在他的院子里遇到了这个坚定的旅行者。龙少智在照顾小孙子的时候告诉王健林,她只是想生活得更好,她在外工作的三个儿子可以回家了。临走前,王健林给了她一个红包。

为了打好这场硬仗,万达成立了由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导的扶贫领导小组,并派了一批优秀的高管到丹寨担任县乡两级领导职务,在工资和升迁方面给予他们优惠待遇,并邀请国内顶尖的扶贫专家和行业学者到丹寨考察十多次。据报道,一年之内,万达只为这个项目制作了56个版本的ppt。

在一年多的调查过程中,原本计划的道路已经悄然改变。

拍脑袋的事情能做吗?

王健林在工作中一向大胆大方。首先,万达计划投资深加工企业:建设30万头生猪养殖厂、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建设1万吨硒锌茶叶加工厂,收购全县农民种植的硒锌茶叶。

然而,经过几次争论,万达发现当地居民饲养的猪大多是散养的,很难形成规模。王健林派了一个小组去调查中国五大养猪企业。“他们每年都挣一年的补偿金,说整个十年都是零。”没有利润,没有扶贫资金的保证,所以我们不得不放弃养猪的想法。

丹寨茶树生长在高海拔地区,富含硒和锌,无公害、绿色、有机,但每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采茶期,难以形成王健林设想的大规模效益。茶叶加工的想法无法实现。

万达最初计划每年从丹寨招聘约1万名农民工,在万达战略合作伙伴旗下的建筑企业工作。为此,万达向丹寨派出了一个专门的招聘团队。然而,只招募了3000人。"能出去工作的人已经走了。"

在最初的计划中,万达集团还计划与贵州和黔东南的三所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每年招收300-500名丹寨学生。毕业后,万达将被选中就业。然而,最终,要实现协同操作太难了。

王健林感慨地说,“我原来想的可能不切实际。看着今年的调整,最大的经验是,扶贫不能一开始就决定上马,拍脑袋的事情能办成吗?”

经过反复论证和调整,丹寨扶贫的基调最终定为“精准扶贫”。在丹寨县扶贫座谈会上,王健林表现出了低调的一面。“万达丹寨扶贫没有假名,也不喊口号。扶贫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要搞好建设,还要搞好管理,不仅要实现扶贫,还要带动发展。多注意实际结果,把精确这个词付诸行动。”

计划调整后,王健林将扶贫资金增加到14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建设职业技术学院,6亿元用于建设旅游城镇,5亿元用于设立丹寨扶贫专项资金。该计划涵盖工业、教育和资金,实现了长期、中期和短期兼顾——职业技术学院注重长远,旅游城镇注重中期,扶贫专项资金注重短期。

根据王健林的设想,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招收丹寨学生,为未被大学录取的高中生谋生计,并承诺选择50%的毕业生进入万达集团就业。“一人就业,一人脱贫”。

2016年2月28日,王健林再次来到丹寨,也就是学院项目开始的那一天。一排排挖掘机和推土机站在施工现场,准备出发。拟建学院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可容纳2000名学生,设施达到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一流水平。

经常出差的王健林一点也不累。相反,他热情而专注,认真听取现场工作人员对项目的介绍,甚至主动成为评论员。

现场有人询问学院的专业设置,王健林告诉工作人员要认真增加酒店管理、农村电工、会计等专业。“既有前瞻性又有实际需要”。

根据计划,该学院将于2017年6月30日竣工,并于9月正式开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佳怡与王健林在一起,他说:“它必须在明年完成。”

王健林骄傲地回应道:“哦,你放心吧,万达说哪一天就哪一天。”

规划中的旅游小镇位于丹寨县东湖岸边,占地400亩,一期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采用苗寨特色,并设有三星级酒店、多厅电影院、儿童娱乐设施等。已经建成。丹寨的民族手工艺品、苗寨菜、苗毅苗药等内容被引入,创造了一站式的苗族文化体验。

该旅游小镇计划于2017年6月开业,万达将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最大旅游企业的优势,使其成为贵州的国家旅游名片,带动丹寨的发展。据估计,将创造2000-3000个永久就业机会,以缓解丹寨县人民和周边山区移民的就业困难。

在东湖旅游城项目现场,王健林继续为他的同行们做翻译。仿木被用作镇上的建筑材料,“一是高效,二是环保。”在设计中,“使用高阶间隙,上面一条街,下面一个滨水区。”“每个苗寨都有鼓楼,我们镇也有。这是当地的习俗。”

根据计划,万达集团将支持这个旅游小镇三年。在现场,王健林多次表示,该旅游小镇不仅将得到三年的支持,还将在何时实现盈利并移交给当地政府。

现场的一些人注意到了工程的质量。王健林盯着它。“中国建设与万达是长期合作关系,监管非常严格。”

多年的扶贫经验让王健林知道,工业扶贫更准确,每个贫困地区还是有很多人得不到阳光。为此,万达在丹寨专门设立了一个5亿元的专项扶贫基金,由万达投资公司管理,保证年收入5000万元,免费发放给1万名孤儿、残疾人、重病患者和其他无法享受工业扶贫的特殊人群。

减贫不能复制

位于东湖镇附近的卡拉村,在苗族语言中被称为“卡利亚”,这意味着它非常落后。

改革开放前,主要依靠政府救济。改革开放后,市场开放了,村民们把几个有技术的老人做的鸟笼带到市场上出售,这很受欢迎。这个村庄逐渐把手工制作的鸟笼变成了特殊产品。目前,卡拉村151名村民中有120人从事鸟笼制作。除了鸟笼之外,卡拉村还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了农家音乐,并开发了各种旅游产品,如茶、蜡染和果酒。2015年底,丹寨县邮政电子商务旗舰店在村长村建成。

王健林:砸下14亿搞一场扶贫实验

中学毕业后,32岁的村民杨长新在广州和深圳工作了十年。当我去年回家时,我看到这个村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外国人在县城很少见到。我去年回来,在七天内看到了两三个外国游客。村子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也想回家发展创业。”他计划在卡拉村开一家农舍,希望万达的旅游小镇能给他自己的生意带来人气。

王健林:砸下14亿搞一场扶贫实验

王健林仔细听了村里人的声音后,真诚地说:“不管你怎么帮助穷人,这都是一种外力。丹寨县的乡镇还得自己努力。如果你不努力工作,你就不能帮助我和拯救我。”

王健林说,这次调查给了他一些新的想法。“在下一阶段,万达还将研究一镇一策,甚至一村一策,努力帮助大家提前脱贫。”

除了在丹寨堡县扶贫,万达还在贵州实施一个更大的扶贫项目。

2015年3月,万达集团与贵州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600亿元在贵州省建设万达文化旅游项目和10多个万达广场。万达在贵州的投资项目全部完成后,预计将新增10万个服务岗位,每年将缴纳数亿元的税收。目前,贵阳、六盘水、毕节万达广场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他项目将陆续开展。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都要“脱帽”。按照现行标准,中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不包括14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至少有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

虽然目前项目进展的效率和执行力都很惊人,但王健林对项目结果却表现出罕见的谨慎。“减缓贫穷不能照搬,但需要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进行调查。我真的不是说如果这个项目做得好,把它搬到哪里去,这个想法就行不通了。”

在施工现场,说了这话后,王健林赶紧踏上了返回的大巴,留下大家一个人跟了回去。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王健林:砸下14亿搞一场扶贫实验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