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证券报:1981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67%,此后30年一直在下降,2010年出现拐点。到2015年,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10年的49.1%上升到51.6%。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玉栋认为,这一拐点的出现令人欣慰。尽管规模很小,但已经开始回升,中国正在慢慢摆脱“储蓄悖论”。

根据上海证券报5月23日的报道,所谓的储蓄悖论意味着节俭是每个人最好的行为,但如果每个人都过度节俭,社会就很难创新,带来最终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就会出现结构性谬误,这是社会的次优结果。

尽管2015年中国实际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6%,但已经反弹,但仍远低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也低于金砖四国。

姚玉东是在《新供给-蚂蚁网络消费指数报告》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该指数是中国第一个在线消费指数,由华夏新供给经济与蚂蚁金融服务研究所编制,收集了337个城市21个行业4.5亿用户的在线交易数据。

该指数显示,从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五年多来,网上消费规模扩大了12.1倍,同比增速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两倍以上。从产业角度看,网络消费正在从实体型向服务型、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

有趣的是,在发展(文化办公室、教育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男性消费超过了女性消费。)和享受(体育和娱乐产品、汽车、文化和娱乐、旅游、餐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家庭的经营模式。女性更注重家庭的基本消费,而男性更注重发展和享受的消费。

华夏新品研究院院长、前财政部金融司司长康佳认为,在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的背景下,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强劲而非凡发展的一部分。从未来看,网络经济将继续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石。

蚂蚁金服总裁荆先东认为,国内有效供给的缺乏限制了消费潜力的释放。一方面,消费迁移现象严重,甚至厕所盖都要从国外购买;另一方面,不良的消费环境也制约着中国的消费升级。为了提高消费对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努力,尤其是供给方面的改革。

姚玉东表示,刘易斯拐点出现后,中国出现了中低端劳动力短缺,同时也出现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制造业正向中高端转移。随着这两种福利的叠加,工人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望逆转。自1980年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人收入比例一直在下降,只有中国的情况例外,这将为消费注入强大的动力。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姚余栋:中国正在走出“节约悖论”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