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2字,读完约3分钟

“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统一的金融创新定义。我认为金融创新包括三个维度,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7月16日下午,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主席、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本·林升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16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创新金融主题论坛”上发表讲话。

齐认为,这三种创新并不相互排斥,比如比特币,它不仅是产品创新,也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例如,信用卡和第三方支付都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本·林升还分享了他对金融创新的三个问题的看法,即为什么要创新,创新什么,为谁创新,为谁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金融创新需求不要忘记你的主动性思维,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健康需求。许多所谓的产品创新为机构赚了一些钱,但它们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实体经济的真正需求、整个社会的福祉和财富的创造效果并不直接和明显。因此,金融从业者,包括会计师、律师等。,应该反思我们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现在中国谈论双重创新、大众创业和创新。事实上,我们的金融供应方改革缺乏股权产品。”本·林升认为,只有股权产品才能被视为风险和收益的相对平衡,但这类产品的供给和创新非常不足。

在本·林升看来,区分好的创新有三个基本维度。第一,是否创造社会财富;第二,是否满足投资者真实健康的需求;第三,它是否基于效率的提高往往是由技术驱动的。

综上所述,创新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基础设施的效率,有必要区分政府、企业、个人、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之间的责任主体。创新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是客户的实际需求。

对于“谁将创新”的问题,本·林升强调,有必要明确谁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然后各司其职。

具体来说,有宣传的产品,如建设金融基础设施,需要由政府来做;比如,要建立良好的信用文化和行业文化,就要优先考虑政府,积极参与企业。在宏观监管体系中,我们也应该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在微观层面,它更多地由金融机构和企业主导。

网络金融目前在中国特别流行,存在一些理论争议。第一个论点是中国的金融供给不足,人民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第二个论点是监管套利理论,第三个论点是效率提高理论,还有许多其他的论点。

本·林升认为,应该结合许多理论来解释和认识网络金融的三个特征。

首先,专业性很强,隐形的门槛很高。即使是门槛相对较低的p2p网上贷款,根据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对中国3442个p2p平台的分析,从高管资格、股东背景、教育背景等因素来看。,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财务和技术背景的可信度。

第二,外部性很强,也可以说是社会性的,即包容性和大众化,公众参与度很高。由于其广泛存在,其潜在的危害性值得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潜在危害性也可能相对较高。

第三,可持续发展非常困难。

基于此,本·林升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净化外部环境;第二是建立行业规则;第三,建立市场秩序,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互联网金融生态。

本·林升最后说,金融是中性的,创新是中性的,技术也是中性的。要处理好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明确创新的主体和目的,保持创新的初衷。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贲圣林: 互联网金融隐形门槛非常高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