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2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随着中国证监会就《基金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成熟市场中广泛使用的风险平价策略被机构频繁提及。近日,万佳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徐朝振向《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解释了风险平价策略的利弊。

徐朝振认为:“虽然大家都在谈论资产短缺,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高收益’的资产短缺。这一策略能否适应中国市场——中国投资者普遍预期的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报高?这是值得探索的。”

风险分配的艺术

“我们过去常常预测预期回报率和波动性。没有杠杆的风险平价不能预测回报率。它不是一个收益率最大化的投资理论,但它的波动风险将低于传统模型。”。

“分配风险,而不是资产”是风险平价战略的核心投资理念。传统的投资策略强调资产市场价值的配置比例,而不关注投资组合风险。一旦某一类别的资产大幅下跌,将会出现巨大的收入损失。

在通过风险平价策略进行风险分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量化这种风险?徐朝振向《证券日报》新闻部记者介绍。首先,在投资资产时,分离风险,如投资黄金,是相应的通货膨胀风险;如果石油与原油供求风险相对应,那么资产风险就应该剥离出来。

第二步,在量化影响黄金、原油和股票的因素时,我们应该做更详细的资产剥离。例如,影响黄金的因素有:美元的强势/黄金股票市场的强势/货币政策。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这三个因素的贡献率归因于黄金。有时不同资产的影响因素是共同的,所以我们应该在底部提取更详细的风险因素。

有利有弊的风险均等

在介绍这一策略时,徐朝振毫不掩饰风险平价的弊端。特别是在中国,“可投资资产仍相对较少——主要是股票和债券”,因此风险评估策略将更加有限,而且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徐朝振看来,除了对资产有很好的了解之外,在进行杠杆操作时,有必要假设短期利率是固定的,但实际上,短期利率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此外,如果要求的回报率很高,杠杆需要增加到更高的水平。有时,风险平价在国内相对于国外适用,这可能导致更多的不确定风险。

在中国借款将更加困难,借款成本将更高,这将导致高风险资产。甚至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购买“股票型债券”,风险来源可能会变得集中。

除了上述在中国实施这一战略可能产生的三个不利因素之外,整个世界都面临着收益率曲线变得越来越平坦的风险。如果收益率曲线更平坦,当这种策略用于杠杆时,风险会更大,尤其是在固定收益中。

徐朝振指出,借款方式也会影响风险平价策略。“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大多用于国外的退休基金、养老基金和养老基金,因为它们的借贷成本非常低,这来自它们的巨额资产和良好声誉。然而,私募股权基金和特别账户基金的借贷成本相对较高。此外,银行是否愿意借款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它能否被引入中国值得探讨

在海外市场,约有35%的机构投资者采用风险平衡策略,主要用户是年金和养老金,以避免单一资产的大幅调整,在风险可承受的目标下获得更高、稳定和可持续的回报。徐朝振介绍说,“摩根大通提到,调查了266家机构,其中93家正在使用中。”35%的大额养老金使用这种策略。如果你按地区来看。74%的美国投资者接受风险均等的投资策略,接受度最高;欧洲为18%,亚洲的适用性相对较低。”

徐朝贞:风险平价策略 不一定能满足中国投资者

在采访中,徐朝珍对是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最佳时机极为谨慎。

“谁是适用对象?”徐朝珍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中国大多数投资者对薪酬有很高的要求,但他们对风险的接受度很低,这是不平等的。徐朝振认为,这并不坏,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这种情况只会在中国市场被放大。此外,中国的无风险利率以前确实很高,而且有很长的记忆。如果目前的投资者仍然持有高回报和低风险的要求,实际结果可能会使投资者产生缺口。

徐朝贞:风险平价策略 不一定能满足中国投资者

此外,徐朝振对当前的“资产短缺”现象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虽然大家都在谈论资产短缺,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高收益’的资产短缺。这一策略能否适应中国市场——中国投资者普遍预期的投资周期短、投资回报高?这是值得探索的。”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徐朝贞:风险平价策略 不一定能满足中国投资者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9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