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9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交通银行作为第一个探索金融国企改革的案例,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在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的背景下,如何深化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改革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昨天(6月10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亮(报价601988,咨询)在接受《中国商报》(以下简称《中国商报》)独家采访时表示,国有银行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引入民间资本。

宗良:不能把国有银行改革简单理解为引入民资

改革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Nbd:目前,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良好。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吗?

宗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但不能理解得太简单,比如说,简单地理解为引进私人资本。

通过改革,最终目标是将大型银行培养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参与者和世界级银行。此外,中国的大银行可以在同样的国际规则下,在国际舞台上与外国金融企业平等竞争。从这个角度来看,改革的必要性还是很大的。

Nbd:自从股份制改革以来,大型国有银行的改革一直在进行。未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推广?

宗亮:从某种程度上讲,大银行的管理体制在过去的改革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人力资源管理等。但是,从更高的标准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股权结构总体上比较分散,其中大型银行的国有股比例偏高,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私人资本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买卖国有银行,但私人资本对银行的治理机制没有影响

宗良:不能把国有银行改革简单理解为引入民资

Nbd: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国有银行在改革初期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宗亮:这个问题很难界定,容易产生矛盾。一方面,在国有企业股权转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操作;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人也需要转变观念,不要轻易把国有资本的流失和“低价出售”等同于正常交易,否则会给改革造成很大障碍。

在国有企业股权管理改革中,要加强监督,严格程序。二是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打破垄断,使股权相对分散,但不使国有股完全退出。此外,改革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不改变机制就很难彻底转变

激励约束机制是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对提升国有大银行的管理水平起到什么作用?

宗亮:从外部看,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强包括外资在内的民间资本的准入,使股权相对多元化有利于治理结构的改善。

在内部,重要的一点是员工持股,这是内部驱动力。如何解决员工持股问题是建立整个工作团队激励机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也是与外部股东利益一致的。在员工持股机制下,每个人都是监督者,这也有利于国有资本的增值。

Nbd:现在是金融国企推进改革的好时机吗?

宗亮:这是一个好时机。银行混业经营改革与“新常态”下的银行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和综合管理改革密切相关。

目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等几大外部环境特征正在发生变化,“一带一路”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因素对银行的改革和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变革时期,银行不能没有转型。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转型,没有改革的基础,就很难彻底地进行这种转型,管理机制不会动,其他的改革就很难触及本质。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宗良:不能把国有银行改革简单理解为引入民资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