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88字,读完约10分钟

2014年孙经济科学奖获奖作品近日揭晓,一篇题为《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的获奖文章备受关注。文章的作者是刘禾,媒体称他为习近平的经济顾问。他在文章中指出,危机发源地的政府采取了极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收入分配差距是危机的前兆。这两次危机都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与此同时,公众的心理处于极端投机状态。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此前,李克强、周小川、楼继伟、陈锡文和林毅夫先后获得该奖项。

刘贺是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的205名成员之一。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中排名第一)、党组副书记。

刘贺曾经是一个知青,后来在皇家陆军第38军有过经历。他的学术生涯始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并获得硕士学位。后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并在哈佛肯尼迪学院获得了mpa学位。

刘禾现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该办公室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中国经济决策的核心部门。

刘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分管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主要任务是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综合协调。

刘禾,1952年生于北京,1998年创办了著名的独立学术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有吴敬琏、范刚、、刘禾。

刘鹤早年曾长期在国家计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前身)工作。在此期间,刘贺主持制定了十多项国家产业政策,其中五项由国务院正式颁布。

据媒体报道,2013年5月,习近平主席向来访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介绍了一位“高大儒雅的助手”,并说:“这是刘河,他对我非常重要。”

根据孙经济科学基金章程和孙经济科学奖的公告,6月20日对初选小组推荐的5篇作品和10篇论文进行了评审,最终评选出3篇作品和4篇论文,其中刘禾的论文1篇。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是刘禾研究报告的总结。通过对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对比观察,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提出了许多思考和建议。经过一系列比较分析,报告得出以下结论: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应对巨大的外部冲击,实现我国的和平崛起,是我们的根本方针。我们应该学习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以下是刘贺的获奖文章:

第一部分:两次危机的共性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着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总结了两次危机的相似之处。得到十个初步结论,简述如下:

1.这两次危机的共同背景是在重大技术革命之后。

它的警示意义在于,在未来发生重大技术革命后,不仅要认识到它的进步作用,抓住它带来的机遇,还要充分认识到重大变化将随之而来,并充分估计振动的影响和挑战。

2.在危机爆发前,经济空前繁荣,危机发生地的政府都采取了极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在这两次繁荣中,经济的自由放任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展相辅相成,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随后的危机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两次危机前的另一个共同特征是,拥有更多社会财富的人越来越少。这场危机最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资料的名义所有权和实质控制权分离,权力集中在虚拟经济领域极少数知识精英手中。

4.当空的公共政策受到很少挤压时,发达国家政府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驱动力。

技术变革和不断扩大的分配差距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往往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在执政期间无法改变现状和投票政治的推动下,政府倾向于采取更民粹主义的政策来安抚民众。

民粹主义承诺改变了人们对福利的期望,增加了他们对政府的依赖,并放松了他们奋斗的决心。它是一种具有极其负面影响的腐蚀剂。致命的问题是,一旦公众的福利期望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就会迅速逆转,就会形成一种蔑视权威、拒绝变革和憎恨成功人士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超出收入能力的过度金融负债和福利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在政府和人民之间互动,其破坏力在当前的欧洲债务危机中得到充分体现。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5.公众的心理处于极端投机的状态,不断提出理由来说服自己,他们可以一夜暴富。

两次危机前工业神话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巨大差距往往导致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心理状态的变化。渴望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已经使公众开始追求一夜暴富。人们更喜欢相信各种各样的投机奇迹。人性中的贪婪和健忘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没有多少人能抵挡泡沫行业的诱惑...正如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当经济处于过度繁荣的状态时,没有人不相信泡沫会继续膨胀。人们找不到使自己理性的理由,而是找到使自己相信盲目冒险的正确性的理由。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6.这两次危机都与货币政策有关。在两次危机之前,最方便的方法是采取更宽松的货币和信贷政策。

大萧条前,信贷政策的泛滥导致了股市泡沫和投机狂热;危机爆发前,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放松管制和次级贷款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使得经济泡沫恶性膨胀。

7.危机爆发后,政策制定者总是面临三大挑战: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的政治意识形态。市场力量不断挑战无法令人信服的政府政策,这使得危机局势更加恶化。

面对严重的危机,大国在应对政策时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当它们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它们总是错过机会,当它们应该采取宏观扩张政策的时候,它们应该采取紧缩政策的时候,当它们应该开放和开展国际合作的时候,它们经常采取保护主义政策的时候,当它们应该压缩社会福利和促进结构改革的时候,它们在挣扎,甚至在重复和倒退。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这些明显的错误后来看起来很可笑,但对各方来说,执行正确的政策是困难的。这是因为一场大危机往往一生只发生一次,决策者缺乏经验,他们总是面临民粹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的政治化。政客们经常被短期的公众舆论绑架,被政治程序所束缚,害怕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这几乎是一种常见的行为模式,在最近的希腊危机中最为明显。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特别重要的是要强调,两次危机中的市场力量一直是高度政治化的力量。如果我们只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问题,而忽视其政治属性,我们将会犯一个很大的判断错误。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扩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我们不应该轻率地谈论经济复苏。

在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件,这些事件似乎是由运气决定的小概率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旦经济从正常转向危机,它就开始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循环。危机往往始于急剧的经济跳水、泡沫破裂、失业率上升、经济困难加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领域乃至政治军事领域。

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危机自逻辑实现的过程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一系列失控和误判也时有发生。目前,欧债危机正在加深,中东局势非常不确定,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和文化冲突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为这场危机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做好充分准备。

9.只有当危机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能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往往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

大萧条后,凯恩斯革命在世界绝望中发生。这一理论创新可能聚焦于全球经济最本质和最困难的问题:世界总需求的萎缩,世界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宏观配置的失衡,以及一些国家绝望的经济增长,这些问题不仅带来了自身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还迅速蔓延到了整个世界。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想法。

10.这场危机具有很强的再分配效应,将导致大国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基辛格定律可能会再次得到验证。基辛格在他的名著《大外交》的开头指出,世界上每隔一百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全球大国。危机过后,全球发展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二十国集团平台应运而生。世界力量平衡正在迅速变化,国际经济秩序也在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不仅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破坏性影响,而且具有积极的创新效应和强大的再分配效应。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第二部分:三大政策考量

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想上的收获和启示。考虑到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在众多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中,我主要想提出三点思考。

1.建立一个底线思维方法,并为危机最糟糕的情况制定一个计划。

比较研究的结论和当前欧债危机的加速恶化告诉我们,我们必须确立底线思维方法,为危机局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争取更好的结果,不仅要应对突发的外部冲击和冲击,还要为危机的结构性变化做长期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无不胜。

目前,有两种情况必须加以防范:一是危机升温造成的巨大外部冲击;其次,这场危机迫使一些国家将灾难转嫁给其他国家,并转向不同形式的战争。虽然这两种情况在不久的将来都是小概率事件,但必须在发生之前加以预防。

2.把握中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寻求中国利益与全球利益的最大交汇点。

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可以告诉我们,中国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经济角度看,此次危机前,中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为海外市场扩张和国际资本流入,抓住机遇一举成为全球制造中心。

危机过后,世界进入了总需求不足和去杠杆化的漫长过程。中国的战略机遇主要表现在国内市场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巨大拉动作用,以及发达国家的技术并购和基础设施投资机会。我们应该牢牢把握这些实质性变化,认真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与大经济体的巨大利益交汇点,明确提出解决全球增长困境的方案,并在外部条件明朗后稳步实施。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3.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重大问题的务实和超前研究。

比较研究的结论也告诉我们,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外部巨大冲击,实现国家和平崛起的根本方针。我们应该学习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警惕卷入不必要的国际事件,认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我们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一些需要集中精力做好的事情做进一步的务实研究。尤其需要增强全局视野,提高量化程度,使研究成果具有可操作性。

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本次调研报告的调研组长刘禾,总报告作者刘禾。初稿形成后,分别征求了吴敬琏、范刚、易纲、李阳、韩文秀、陆湄、刘春航、魏建宁、蔡洪滨的意见,还征求了中央财政办公室杨伟民、蒲春、刘国强、尹林炎、赵建的意见。作者对这些同事的建议表示诚挚的感谢。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为何刘鹤获得孙冶方奖?看看这篇获奖文章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1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