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当局采取不同措施向花旗集团(Citigroup)、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注资,抓住了关键点,成为引导复苏进程的决定性转折点。”近年来,中国一再试图实施“目标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使用,财政政策不遗余力地优化结构。”近日,康佳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年会暨中国新供给经济50人论坛上指出。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选择新概念

康佳指出,首先,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层面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标志的文明升级过程,从依靠分工合作采集和狩猎来满足生存需要的原始状态,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键创新都发生在供给方面。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以美国苹果产品为代表的产出创新可以导致购买热潮,释放中国的消费者需求;由于预计国内供应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中国游客将前往日本购买马桶座圈。过去,消费、投资、进口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在总需求方面被称为动力源,必然会产生结构性动力问题。在现实世界中,当所有的结构优化问题不能通过完全竞争自动解决时,政府不得不处理引导结构优化的“政策供给”和刺激潜在释放的“制度供给”问题。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选择新概念

其次,从经济调控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合理实施供给侧管理是不可避免的。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当局向花旗集团(Citigroup)、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注资,这已成为指引复苏进程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近年来,中国多次尝试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应用,财政政策不遗余力地优化结构。

第三,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程和具体国情来看,客观上有必要特别关注供给面结构,弥补农业、农村和农民、区域协调、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国防和重点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和优势。

“中央政府在深刻总结中外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在中国完成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的明确要求。”康佳说,供应方改革不是基于标签的新概念选择;它不是否定需求方,也不是简单地套用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思想,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吸取了国内外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所有有益经验,着眼于供给体系的建设;供给方改革不是所谓的新计划经济,而是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有效的市场与有前途的有限政府的结合,从而实现中国从赶超到赶超的超常规的现代治理和超常规发展。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选择新概念

从供给方面的相关因素来看,它主要涉及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和制度。所有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前,前三项很容易表明它们对发展的支持和贡献,但随后它们就开始下降。中国是这样的: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支持我们一路成为“世界工厂”;在土地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中,“无价”变为“有价值”,“低价”变为“高价”,形成由物质利益驱动的超常发展;引进外资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导致了本土的原始积累过程。

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选择新概念

然而,在过去几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新的问题是农民工短缺,昂贵的劳动力和招聘工人困难。征地、拆迁和补偿成本急剧上升,并经常引发冲突;传统投资通常表现为“边际收益递减”。为了引领新常态,我们必须更多地依靠后两大要素的潜在释放——第一是科技生产力,第二是体制改革带来的最大红利,它们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冲下行因素、创造发展“升级版”的最重要的积极能源。

来源:简阳新闻

标题:贾康: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选择新概念

地址:http://www.jycdb.com/jyzx/8740.html